合肥-圩美磨滩民宿设计



- 项目类型:酒店
- 项目地点:合肥市
- 建筑面积:3239㎡
- 项目造价:2600万元
- 参与设计师:李裕瑶,范光颖,李寅,郭凯月,曹宇祥
- 竣工时间:2021-05-01
- 设计机构:安徽科图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项目定位:项目位于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北临淝河湿地公园,东临巢湖,四周农田环绕,是一个集住宿与文化展示为一体的多功能空间,其中圩美村舍位于整个圩美•磨滩项目的北边,建筑外观整体为简约江淮建筑风格,与大圩镇的特色风貌相统一。
- 空间意境:通过阅读大量江淮地区的资料,从江淮地区的文化根源中获取灵感,根据当地自然气候的建造法则,以周围民居为原型进行设计。建筑具有地域性的文化特征,并在传统硬山顶的基础上进行抽象简化,外观呈人字形两侧山墙平于屋顶,体现了传统文化与民宿空间设计相结合的精髓与创新手法。
- 空间布局:在设计过程中不局限于传统江淮建筑的外观、体量与尺度,重新组织建筑与庭院的关系,梳理动线,并根据空间新定义考虑其使用需求,采用灵活的现代手法来丰富建筑与空间层次。项目所在原场地地面存在不规则高差,建筑设计在地势上完全顺应了地形的坡度,依照不同的坡度和地势进行扩展或阻断,自然形成聚落,利用高差使每个房间都尽可能多地观赏到最佳户外景观。在整体规划设计中,结合场地动静分布,分别在客房区和公共区域,每个建筑之间都留有空白,连廊和青石板路嵌在不同空间形态和边界之中,成为建筑之间活跃的媒介,依照设计师精心规划的路线游走,随着空间与节奏的变化,步移景异,一步一景,使住客对庭院的景致逐渐产生期待
- 设计选材:民宿整体色彩是延续江淮传统民居,以黑白灰为主,延续了江淮建筑白墙黑瓦的特色。墙面为白色的外墙自洁涂料,在外墙上运用特殊工艺,采用的新型涂料即能还原当地土墙的建筑肌理又具有自清洁功能,减少日后墙面清洗的维护费用。
- 用户体验:因地制宜的发展模式,保留了建筑中部分原有树木,并让他们融入到新的设计当中去。酒店开放后,以前当地的居民特意回来参观,找寻乡村记忆。 大批的周边人群利用节假日的时间游玩。
圩美磨滩民宿项目位于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北临淝河湿地公园,东临巢湖,四周农田环绕,是一个集住宿与文化展示为一体的多功能空间,其中圩美村舍位于整个圩美•磨滩项目的北边,建筑外观整体为简约江淮建筑风格,与大圩镇的特色风貌相统一。
新民宿的建筑形态借鉴了当地的建筑传统,也采取了内合院的形式,在南北两地块上分别设计了两组内合院建筑。
项目所在原场地地面存在不规则高差,建筑设计在地势上完全顺应了地形的坡度。依照 不同的坡度和地势进行扩展或阻断,自然形 成聚落,利用高差使每个房间都尽可能多地观赏到最佳户外景观。
主入口漫游汀步引导着人们缓步而上,步入民宿之中。
建筑主入口有一面浅水面,形成一个半环形廊道,通往民宿区中心建筑“大堂吧”,代表着典型江淮建筑民居中的“堂屋”,演绎为当代民宿体验的一个复合型多功能的公共空间。
在整体规划设计中,结合场地动静分布,分别在客房区和公共区域,每个建筑之间都留有空白。
信步水面汀步走入大堂吧,作为民宿的空间核心,镜面水映衬着蓝天。
连廊和青石板路嵌在不同空间形态和边界之中,成为建筑之间活跃的媒介。
依照设计师精心规划的路线游走的院落空间,随着空间与节奏的变化,步移景异,一步一景,使住客对庭院的景致逐渐产生期待。
民宿整体色彩是延续江淮传统民居,以黑白灰为主,延续了江淮建筑白墙黑瓦的特色。白色的墙面开水平长窗,搭配上黑色窄边框金属窗,既适应现代人的居住喜好,同时也更好地传承了江淮优秀传统文化精髓。
民宿组团内的中心建筑美术馆。设计不局限于传统江淮建筑的外观、体量与尺度。
根据空间新定义考虑其使用需求,采用灵活的现代手法来丰富建筑与空间层次。
“墙”与“坡屋顶”,最常见的建筑元素,创造出崭新的空间形式。
简单的木色,素白的墙面,大片的落地窗在阳光下泛着温暖的色彩,使空间视觉更具穿透性与连贯性。
民宿入口的白丁书吧,采用玻璃房使书吧尽量通透,可看到四周的景色。
会客厅等公共空间在地面铺装材料选择的是黑色石砖,延续了江淮民居的自然古典朴素。
大堂吧采用大尺度透明开放式立面,模糊了建筑、室内与环境的界限。用光线参与空间叙事,随着太阳方位的变化,光也随之移动。
客房温暖而明亮,原木质感的家具,具有轻松舒适的现代气息。就家具材质上选择与暖色灯光搭配,让空间呈现出清新自然的格调。
民宿设计整体规划、功能布局及动线合理,延续空间体验,且建筑具有地域性的文化特征,体现了传统文化与民宿空间设计相结合的精髓与创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