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里庵国购广场室内改造



- 项目类型:公共
- 项目地点:合肥市
- 建筑面积:13536㎡
- 项目造价:2000万元
- 主案设计师: 朱显刚·罡好设计
- 参与设计师:谢卫娇、邹林
- 竣工时间:2018-04-28
- 设计机构:罡好建筑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 项目定位:限额改造。在保证正常运营的情况下逐层进行限额改造更新。
营造生活。商业空间的本质是交往场所,其场所精神的核心在于营造生活。
定义文脉。文脉是场所精神的根,显象与隐喻的场景是场所意境的源泉。
制造张力。场景张力是空间趣味性的源泉,复杂性与矛盾性是生活的本质。
促进商业。活跃的空间是商业活动的根基,空间设计在于回归商业本身。 - 空间意境:在现代与古典之间,在时尚与传统之间徜徉。
一到四层 南中庭以竖向古典的欧洲柱廊穹隆营造欧洲殿堂的氛围,作为风格控制与设计语汇表达的中枢,向各层延展。
地下一层 北地铁厅以水平现代的开放空间营造现代精致的氛围,连接地铁、商业一期、商业二期、城市街道。
地下一层 北厅以开放的纵向及元素提示场景的北欧工业风调性。
地下一层 三里集以开放的空间、简约的工业风元素构造轻松灵活自由的漫游空间。
地下一层 美食广场以灵活的流线多变的工业风材料形成统一多变喧嚣自由的生活场景。
三层 北侧蓝厅以传统欧洲宫殿形色 - 空间布局:竖向串通,水平勾连。
构建竖向中心。将原平顶中庭改为穹隆中庭,原垂直电梯改为自动扶梯。以南侧中庭及自动扶梯连接地下一层到四层。
构建市集中心广场。打通南北通廊空间,以北侧地铁厅为触发点,连接地铁、一期商业、二期商业及南北两条城市道路,构成功能性交通线增强人流到达。以三里集为中心的南北街巷广场聚集人流并连接所有地下一层商铺。
重塑楼层中心,构建小镇生活。以一二期连接点塑造小镇广场,以广场为中心的小镇街巷、风情回廊、小镇街口构成小镇生活情境。 - 设计选材:工业块材选择与处理。大块锈板、烤漆钢板、穿孔铝板、铝板网、防火无纺布,简洁精致,可回收,节约施工周期。
原有地面、顶面、墙面材料的保留调整。保留基础上的符号再造,营造新的氛围,同时节约成本与工期。
管线重整与裸顶利用。通过管线的秩序优化,最大限度保留利用裸顶,节约成本与工期。 - 用户体验:重塑三里庵商业核心地位。租金翻倍。人流如织。
三里集。
南侧中庭。设计改原平顶为穹隆,并设计鼓座,下部为柱廊。改原垂直电梯为自动扶梯抵达各层,构成连续交通。
南侧中庭。
北侧地铁前厅。以商业前厅形式设计地铁前厅,星空锈板与建筑logo于前厅形成标志性。简洁的空间、墙面、地面与顶棚,现代纯粹,作为地铁、地面、商业一期、商业二期的连接。
北侧商业前厅。红色钢架构成一期商业入口标志。商业空间直接面向前厅开门,增强前厅商业氛围与吸引力,提升商业价值。
南侧中庭。
地下一层北厅。公共大厅进入建筑内部的礼仪性空间,纵深感与引导性强。增设自动扶梯直达一层。解决原有建筑地面高差,形成连续性商业流线。
南侧中庭。
地下一层北厅。增设自动扶梯直达一层。横向空间穿透增强商业氛围,艺术化处理柱列。
三里集。开放的市集空间为两侧的街区带来新的机会。人流与视线都有效穿透。墙面为既有商户墙面的符号化处理,街区界面为整体空间强化北欧韵味。顶棚为原有顶棚的微调处理,节约成本与工期。
三里集。
三里集。
蓝厅。小镇客厅。三层电梯厅,是北侧商业进入的重要垂直流线。以典型欧洲室内空间符号化的处理,形成强烈的进入感与空间风格的定性。
美食广场。折线的平面与顶棚,有强烈的空间导向性,构成南向地铁出入口的指引。与南侧既有店铺风格的协调,保证了整体的空间氛围。
小镇街口。欧洲小镇街口的室外空间转换,以标志性的转角小屋场景作为空间转换的标志。以欧洲街道作为主要的场景叙事脚本。
小镇广场。开放广场与围绕广场的空间构成生活化的基调,也满足不同大小不同风格商家的需求。
小镇广场。开放广场是空间的核。
风情回廊。带回廊的室内空间与回廊外的街区空间以及街区生活是趣味的重要来源。
白厅。小镇客厅。是南侧中庭进入小镇的重要节点。因南侧中庭与后续小镇风情回廊均是丰满的场景,该处留白。
风情回廊。
三里集。开放的市集空间,顶棚的有限限定与平面的自由灵活分隔,确保空间活力与秩序,构成客流集聚核心。金属构架的运用,既保证了空间的通透,又满足了商户店招等功能要求,透出简洁的北欧气息。
美食广场。完整界定的空间与形态为微小业态的进入创造了丰富有序的空间。商业外摆空间的设置构成街巷的生活画卷。金属穿孔板的运用,保证了店招内外的纯净与趣味。
小镇广场。围绕广场的街道与广场相映成辉。
风情回廊。
3F平面图 北面(图左)为地铁厅,南面一层以上为中庭,中间为小镇及风情回廊,西侧接二期建筑商业(在建)。
B1平面图 北面(图左)为地铁厅,南面一层以上为中庭,中间为三里集及美食广场开放空间,东西两侧为已出租商铺,西侧接二期建筑商业(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