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中心医院医技裙楼及报告厅

124
作品说明
-
项目类型:公共
-
项目地点:兰州市
-
建筑面积:96600㎡
-
项目造价:28100万元
-
主案设计师:
于建波
-
参与设计师:吴玮
-
竣工时间:2023-05-15
-
设计机构:深圳市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定位:
项目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高新开发区CBD核心地段,毗邻黄河,地理位置优越。建筑总面积三十八万平方米,共八栋建筑体以环形围合的形式贯穿连接。
本项目原妇幼保健院基础上定位为全科医疗的综合体,内装设计秉承建筑整体的文化延续,在营造自然、生态环境空间的同时更突出体现对生命的尊重设计贴合项目本身,着重体现项目功能用途的专属性,不采用夸张的色彩、造型,不迎合单一人群的心理需求,更强调空间的包容性、专业性、严谨性、便捷性、高效性、文化性。
创造承载生命文化的专业绿色医疗空间。
空间意境:
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延续,是建筑设计深化统筹的再深入。室内设计所要体现的空间场景包括:建筑物内部各种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间的合理安排,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与各种外部条件的协调配合,内部和外表的艺术效果,各个细部的构造方式,建筑与结构、建筑与各种设备等相关技术的综合协调,以及如何以更少的材料、更少的劳动力、更少的投资、更少的时间来实现上述各种要求。
结合甘肃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在川流大厅空敞的中庭空间中,植入“丹霞地貌”的色彩构成,通过装饰材料和色彩构成组合,形成写意的“七彩丹霞”,再通过新工艺,有节奏有韵律的增加弧形造型变化,在平面的色彩变化上,结合灯光的映射,使空间更为灵动,温暖。
设计融入了更多人性化的元素,通过对空间、光影、色彩体系等方面的不断创新,从而实现高效、健康、温馨的疗愈环境。实现“三馆合一”,即“医疗保健机构、人文艺术馆、医学科技馆”;完成建筑的“四化”,即“人性化、艺术化、智能化、生态化”,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方位为医患打造充满人文艺术的疗愈空间。
空间布局:
结合建筑采用弧线形式,结合现代中式围合的设计手法来隐喻项目的主题文化。通过流动的线条穿插,如生命的延续,赋予了建筑及空间新的生命力,增强了空间的表现力和亲和力,改变一贯对特殊空间的特殊理解,创造一个生动舒适的绿色生态医院。
①.川流大厅:延续川流大厅的流动线条,强调体现建筑的大采光,增加室内温暖的色调和绿色、自然的装置摆件。改变一般的艺术展示,利用高空间的优势,将“七彩丹霞“通过新的施工技术依据空间位置进行错落展示,有序的连贯整体空间,在就诊、休息的同时,感受到本院特有的文化气质,温暖的色调能够使人产生向心力,感觉更温馨、舒适。在阳光映射的长廊里,艺术的展示区传来委婉的钢琴声,让紧张的就诊患者在这里得到身心的放松,无论驻足或是经过,都感受到医院人性化的关爱。
②.报告厅:充分结合特有的建筑形体,打造专业的学术氛围,声场、照明、视频展示设备充分采用采用智能化设计手法,保证空间的现代、科技、高效、便捷。满足空间多功能需求。
设计选材:
公共空间材料的选择与应用在公共空间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影响空间的功能性和美观性,还关系到空间的可持续性和用户体验。在选材上充分考虑空间的功能需求,选择具有足够强度和耐久性的材料,确保其在高流量区域的表现,同时考虑材料的环保和低VOC含量的装饰材料,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易于清洁、耐污渍,减少后期维护成本。
①川流大厅:天花采用现代化风格金属铝板定制吊顶,搭配不同色温的灯光配置。墙面采用天然大理石、天然木饰面板及金属铝单板板搭配,保证色调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地面也采用和墙面同色的天然大理石,通过结晶处理,使地面经久耐用同时统一在同色调中。
②.报告厅:报告厅是一个集会议、演讲、培训、展览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场所,保证空间的声场控制,材料的选择和造型的搭配很重要,经过精心实验和核算,顶面和墙面采用不同规格的木制吸音板装饰,对机电设备合理布局让光源、设备带统一在一起,结合灯光的主次分配,凸显空间的完整性,地面采用地毯,减少空间的噪声,营造出一个简约而高雅的氛围。
用户体验:
项目于2023年5月完工,现已全面投入使用中,在使用过程中,用户对项目设计的整体印象、功能性、可用性以及效率等方面都给出了很高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无论是医院的医护人员或者是就医的患者,都在空间中感受到不同的共鸣点,这里没有传统医院的流程化,更多的是轻松快捷的体验,到这里,第一次到访的人可能会产生错觉:这不是一家医院,而是一座艺术馆。甘肃省中心医院获评“2023年全国健康促进医院优秀案例”、并成功申报“首批国家妇幼健康文化特色单位”,成为甘肃省唯一入选首批国家妇幼健康文化特色单位“典型案例”。
0
1
-
兰州市
工作地点
-
联系方式
13893456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