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定位:在西安的城墙里,一个带小院儿的居所,天然地会被赋予松弛闲适的想象,这也是两位设计师离开西安东郊写字楼后,一直在寻找的理想场所。对于里外来说,更大的变化在于,新的办公室承载着两位设计师的新思路和新探索。
-
空间意境:新的茶室和办公室,原本是一栋老小区的民宅,一层带后院,室内面积在100平米左右。房屋后面的院子,被设计师改造为入户前院,推开木门,隐逸于闹市的一方庭院跃入眼前。竹竿围成一圈篱笆作为墙面,是投射光影的绝佳材质,几块青石蜿蜒在苔藓之中,延伸至入户台阶处。
-
空间布局:庭院一角,设计师改造了原来的库房,作为半户外的茶室使用,叠石理水,覆盖青苔点点,有山水之意。石头围成的水池,几条锦鲤游弋其中,树影斑驳,活泼灵动。
屋檐下被抬高的木质地台,放置一张茶桌,可供三两好友在此烹茶闲聊,享受阳光与清风,偷得浮生半日闲。
双推的入户门,掩映在一棵桂花树后,桂花树原本就栽种在院子里,设计师移动了位置,营造些许“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意境。除了蔷薇花和桂花树之外,院子里还有一棵腊梅被保留下来,三棵树,位列庭院三个方向,春夏之际次序开放的蔷薇花,金秋飘香的桂花,寒冬凛然盛开的腊梅,四季流转,常有花开,心生欢喜。
在空间规划上,仅留有一个房间作为办公使用,除去厨房和卫生间,开辟为三块茶室区域。几扇落地窗的改造,实现了室内外视野的联通,使面积不大的室内更加开阔。 -
设计选材:设计师从重庆璧山收购的老旧松木地板,与户外搭建的原木地台形成材质的延续,并铺垫了空间自然质朴的基调。空间内的桌椅条几,大多是实木材质,颜色深浅不一,均是两位设计师淘来的老物件,或者自己动手改造而成,中间茶室的边桌,就是木板与竹子的拼接。
混着石英砂的墙面肌理粗糙,在里外茶室中,电线没有隐藏在墙体中,而是用铁管包裹,暴露出来,在纯白色的墙面上,形成一连串的转折走向,丰富了墙的立面层次。同时,墙面和铁管的冷调又与暖调的木头产生碰撞,空间的颜色和质感变得丰富起来。 -
用户体验:从设计师的身份转换到茶室主理人,两位设计师坦言拓展了自身的社交圈子,接触到的信息更加多元,并由此链接到各个行业的人。
在商业的考量上,来茶室喝茶的客人中,能够切身感受到空间氛围以及直接与设计工作室主理人沟通,如此,茶室的经营更能匹配到与里外设计同频的客户,达到了反哺主业空间设计的目的,这一点,两位设计师一直有着清晰的逻辑,而这样的经营模式也为当下室内设计师的出路提供了一种思路和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