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庄最小美学空间

100
作品说明
  • 项目类型:展示
  • 项目地点:昆山市
  • 建筑面积:18㎡
  • 项目造价:20万元
  • 参与设计师:刘钰
  • 竣工时间:2023.1.25
  • 设计机构:無观建筑事务所
  • 项目定位:
    在城市更新的语境下,周庄不仅保护与传承着古镇文化、建筑形态、居住习惯,又在用微介入的手段进行更新。本项目以周庄窗户为起点,结合对窗户的研究,将窗户从功能、类型、边界特性、感受等方面进行重新的定义,让这新的“窗户”为建筑内部制造了人与山水阳光相逢的机会。这栋建筑一层的一半为铁匠铺,另一半和二层为日本设计师原研哉先生设计的煮葉咖啡区域,现要将铁匠铺重设计成为一个美学展览空间与已有的煮葉咖啡连通起来,整体运营。

  • 空间意境:
    即将要改造的空间是一个长宽分别为5.8米和2.8米的极小空间,空间里仅有的四扇窗户,也是唯一与外界沟通的“眼睛”,我们通过这四扇窗户为出发点,去探讨窗户的类型和空间功能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我们归类出四种窗户的形式重新呈现的空间之中,分别为:观景的窗、纳物的窗、自由的窗、重生的窗。
    【观景的窗】
    我们保留了原有的窗户,它代表了空间原本的特点,也延续了古镇建筑的“历史”,观景的窗,将古镇日常,四季环境引入空间之中,成为了一个流动变化的画面,使内外有了界限的同时也模糊了相互的界限。
    【纳物的窗】
    在原有窗户的这一面墙上,我们设置了整面的储物空间,通过不同大小、不同方向的格栅,形成一种拼贴感的“纳物的窗”,纳物的窗和观景的窗在材质形式上表达了一种相似性和趋同性,共同形成了新与旧材质的对比和内外景色的相互交融。
    纳物的窗本身是有厚度的,且与观景的窗之间以斜面交接,不仅仅成为了窗框自己的“空间”,同时也延伸了视觉的感受,使观景的窗户也成为了纳物窗户的景象。
    【自由的窗】
    我们打通了连接原有空间楼梯的墙体,使之与原空间连通起来,打通后的楼梯就变得尤为重要,连接了一层与二层,连接了新旧空间,同时这里也是人流动与活动最为频繁的一个区域。我们既要满足一个出入口门的需求,又希望这里是一扇观行为的窗户。 “自由的窗”它可以说是一扇门,也可以说是一扇窗,也是一个内与外人们交流的场所,我们改变了它的边界,将功能和形式重新定义。自由的边界让整个画面产生了整体与局部的动态感,自由的窗的稳定与背后频繁人流的画面犹如放映的日常电影一样被观察与记录。我们利用墙的厚度和不同粗细的窗框增强了窗框空间的纵深感,让其变得更加的生动。
    【重生的窗】
    重生的窗是我们将原有大门进行了改造,成为了一个三联的折叠门,尽可能与古镇外立面保持协调的同时,我们在左右两扇门上分别做了局部遮挡,形成了三扇既相似又不同的景色的门扇。重生的窗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开启,形成不同的界面状态,既可以作为室内的边界,又可以让室内外空间的进行延展。

  • 空间布局:
    【中心性】
    在整个设计中,我们从原有窗户的位置发现了空间的中心性,因此在整个功能设置上无不在强调这个特性,我们将展台、顶部的灯带、重生的门、纳物的窗均设置在了空间的中心,在这条中心线上有了新与旧,不同材料、不同功能、不同景观的叠合。
    【风景中的风景】
    通过不同窗户形式材料的运用,让整个美学空间呈现出多层次的画面,一种所看即风景的状态,通过层层的框景、模糊和压缩了空间距离,分不清看到的是风景还是风景中的风景,分不清所处之处是在观看风景还是身处风景之中。

  • 设计选材:
    新的美学空间要与已有的煮葉咖啡连通起来,整体运营,因此在材质上延续了已有空间竹木材质,以及黑胡桃木、柚木等不同的木质表达不一样的质感。

  • 用户体验:
    项目建成之后不仅保持了古镇的统一立面,同时又成为了古镇艺术更新的典范,这里成为了游客在古镇体验艺术作品和产品的场所,也成为了周庄古镇新的考察场地。
0
1
  • 無观建筑事务所
  • 北京市
  • 北京市

    工作地点

  • 联系方式

    15810585862

首页
约Ta设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