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湖北)野生动植物标本馆



作品说明
- 项目类型:公共
- 项目地点:宜昌市
- 建筑面积:9171.0000㎡
- 项目造价:1.0000万元
- 主案设计师: 徐平凡
- 参与设计师:曹金军,陆文军,王徐一石,刘雪锋,杜娟
- 竣工时间:2023-05-06
- 设计机构:宜昌叁拾三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
项目定位:武陵山(湖北)野生动植物标本馆位于五峰家族自治县渔洋关镇,总投资超过6000万元。项目总建筑面积9171平方米,一层为地质展区,二、三层为野生动植物展区。
标本馆集标本展示保存、科普及自然教育、生物多样性研究、信息中心等功能于一体,是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的缩影、宜昌良好生态的展厅,是生物多样性研究基地、全域旅游的节点、自然教育课堂和保护区对外交流窗口。 -
空间意境:在空间意境上,根据不同的主题选择不同的设计手段营造特定的沉浸式体验空间,从视觉、听觉、触觉上进行设计。标本馆不同于其他展厅,其展品本身作为承载信息的媒介会处于主体地位,而展馆的目的是利用合适的空间设计手段将其更好呈现出来,为人们所接受。在环境营造上,根据两大类主题分别营造出科技感、未来感和自然感、亲和感的两种氛围。在地质地矿、植物、兽类、昆虫、模式标本、植被生态系统、真荣苔藓、互动体验等展区,在这些展区内设计团队抽取展品自身符号,或模拟自然形态或运用自然材质、自然色系,烘托空间氛围。而在地球起源厅、地质演变厅内,多运用几何、抽象的设计手法,在灯光和色彩选择上也选用冷色,突出宇宙的浩瀚感,配合声音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
-
空间布局:在空间布局上,本设计基于展馆所要呈现内容的叙述逻辑,从其自身的叙事性、流动性出发,打破各个不同主题展厅之间的界限,将展馆的展品与展厅融合为一个完整的艺术作品。内部空间的布局与划分基于椭圆形的建筑平面,依照方圆结合的方式破除原有平面的不利因素,充分利用边缘空间作为楼梯、控制室等“服务空间”,保证了“被服务空间”即展厅部分的良好游览体验。设计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出发,通过不同形状的展墙营造出合适的尺度,既保证特定展厅的独立性、可识别性,又让整个展馆空间依照信息传播的节奏在平面、水平两个角度上串联起来,使整个展馆有机流动起来。
-
设计选材:在设计选材上,本项目使用的材料兼顾美观、实用及环保,所选用的材料也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不仅在物质层面上减少了对环境的负担,有利于保证参观者的身体健康,还在精神层面上呼应了展馆本身所要传递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所选用的特色材料包括木纹洞石、人造石、金钻麻、硅藻泥、地胶、透光膜、不锈钢,均属于环保石材、涂料等。
-
用户体验:自该馆试运行3个月以来,已接待参观、研学团队2万余人次。据某位游客评价走进标本馆侯,仿佛开启了一段探索原始森林生命多样性的奥秘的奇幻之旅,带来了非常独特的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