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村姚宅


- 项目类型:别墅
- 项目地点:运城市
- 建筑面积:586㎡
- 主案设计师:姚江
- 设计机构:山西巢与穴建筑设计公司

设计之时建筑语言遵循了这样一个法则:
规避一切风格一切符号,试图在每一个空间每一种质料中,辨认出他们的“初始设定”,努力的以最诚实和本质的方式输出,并形成建筑语言。
比如希望空间里有木材的参与,于是就在木材呈现的纯粹感受上施展,而不是把木料做成某种标签类的工艺品或其他。再比如花园的某个核心位置需要强调其份量,则会安置一块石头,并能感知到石头的重量(不是那类供人欣赏的景观石)。
即,物与空间:不是人的欲望对象,不是装饰,不是符号,甚至不是审美。物,是沉默的物的语言,物和空间有着与人平等的合法性。但,又在审美之中,是物与人在筑建中相互交织共同互建的过程中生产出来的美。
建造中思考和运行的东西很多,有建筑学范畴的:场域关系,空间叙事,尺度与节奏,诗性等;也有伦理与哲学层面的:儒释道与基督,古今中外的考量;还有因拆改得出的反思:需坦然承认(接受)已发生的痕迹,要顺势而为! 能顺势而为是因为有“无所不能”的可能性……
这些,都渗透在设计与建造之中了。是清晰叠加之后的混沌,也是意图明确的让这座院子有能力去承接各种价值,且关系成立。是人与建筑的互建过程中,一直在交织一直在平衡,这正是我理解的自然的道:及其复杂,高度秩序!
2011年拿到基地时就开始设计,2020年开始建造,2021年主体完成,2022年几乎都在拆拆改改,2023年内装修基本完。但仍在继续,是使用感受上的调整:陈设的补充和调整,建筑自身关系的调整,园林与建筑的关系的可能性等等。
这是一个一直在设计中,一直在建造中,同时面向着过去和未来,总是未完成但又是在完成中的建筑。在整个建造的过程---既是生命的体验,也是生命的容器。
2019年我游历了柯布西耶设计的拉图雷特修道院,并在修士的卧房住过一晚,有着非常美好体验,空间静谧简朴,只有一些必须的基础功能,尺度不大(1830宽,2260高),有被包裹与呵护的感受,但阳台却有着囊括山林的大视野,是一个和自己相处的完美空间。我想,在这样的空间里,柯布西耶回应的不仅是物质的需求,更是精神的追求,这是对隐修传统的极大尊重。
因为这样的际遇,审美的认知得以突破,并着迷于摆脱物质追求,向往和探究精神的世界………
在我的记忆里,儿时住过的老宅,还有一些寄居过的农村宅院,那些深邃、质朴的空间气息,总能恒久驻扎在心里,而这些正是建筑创作该有的质料,也是让心灵可以在此恒长安放的秘密。
最少的物质需求和最高的精神追求
自宅设计的线索 ,正是基于这些展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