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驹过隙



- 项目类型:住宅公寓
- 项目地点:上海市
- 建筑面积:150㎡
- 项目造价:96万元
- 参与设计师:史鹏巍
- 竣工时间:2022-02-20
- 设计机构:史鹏巍天马工作室
- 项目定位:人生最大的憾事,就是“子欲养,而亲不待”。时光飞逝,如白驹过隙,许多事情我们总说再等等,以后有机会再说,等忙完这阵再说……
我们能将就一阵子,凑合凑合地过,日子还长着呢。对父母而言,可能一辈子,也就如此了。
本案的业主就想得非常明白,她从小县城奔赴大上海,沪上扎根定居,再把父母接到身边。如今父母已年近八十,于是她想,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父母的晚年生活质量更高。
“金钱,就是要在能享受的时候花,才是有价值的。”她说,父母开心了,全家的幸福指数也会更高。 - 空间意境:房子已经住了五六年,当初买房后也没重新装修,就简单地添置些家具就住进来了。然而住的日子越长,越发现空间布局非常不合理,收纳也严重不足。特别是经历疫情之后,愈发感觉居住不便,生活品质下降。
我们结合业主的工作性质、二老的生活习惯,同时考虑到未来十年二老将面临的逐渐老龄化阶段,打造了这个适合一家三口共同生活的适老之家。 - 空间布局:本案是老房改造,改造前业主已经在里面住了六年,本次改造主要是考虑到父母年事已高,想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而这套家族式养老的案例,虽然“常住人口”不多,但“流动人口”很多——业主弟弟一家就住在同小区,经常过来吃饭,餐厅需要足够大。
首先解决的是两位老人独立居所的问题:
1、改造前,父亲是睡在客厅的,经过重新的功能布局,我们将原本的餐厅,改造成了独立的父亲的房间,把父亲的书桌、榻等老物件都搬入。
2、业主在外企工作,经常深夜需要跨洋电话会议,影响母亲休息。
因此,我们本套改造方案最核心的点在客厅公区的重新分配利用上:
1、将原本大而空的客厅公区,重组为三大功能区:客厅、餐厅、收纳区。最妙的是利用一段拆不掉的承重柱,做了个镂空玄关造型。
2、将原本的餐厅,改造为第二个次卧兼书房,解决了父母需要各自独立房间的需求。
3、用餐厅组合边柜、客厅收纳区、房间衣橱等三大组收纳空间,解决收纳需求。
4、在解决主次卧之间隔音问题时,改变门朝向,顺便还多做出一组柜子,一箭双雕。
5、其他区域也按具体需求,进行了功能重新梳理. - 设计选材:全屋大面积采用了白色木作,作为西厨橱柜、客厅收纳和卧室收纳,为空间增添整洁、明亮的气质,辅以电视背景墙与地板的木色、迷你吧墙面的橙色,进一步提升全屋温暖柔和的氛围。
- 用户体验:在初初沟通的时候,业主曾这么说:最终选择我们,是看了之前的案例,感觉我们做事务实,还有对家的情怀,能放心托付。
好在改造方案我们自己也很满意,过程中没让业主有额外的负担,她担心的事情也都没有发生,平平顺顺地装修完成,呈现的效果也非常好,实际的功能需求也都得到了解决。
最终不负所托,不甚欣慰。
透过这个镂空玄关看进去,很有意境。
改造后,沙发电视还是原来的位置,让业主父母在生活习惯上无需改变。 主卧进门方向从正对次卧变成了与电视相邻,为了化解视觉冲突,我们做了隐形门的设计,使其与电视背景墙融为一体。业主父母年纪大了,喜欢明亮的环境,于是我们充分利用采光好的便利,同时额外多加了灯组,让晚上也灯火通明。
客厅我们选用了坐深比较深,软一点,带贵妃榻的沙发。 通常我们会建议年纪大一些的人,尽量选用偏硬的沙发或座椅,方便起坐有个支撑,也更安全保险些。但在具体沟通的时候,让位于父母的喜好和习惯了,总体来说,他们住得舒服最重要。
客厅的后半段,我们让渡给了餐厅,同时借用原来厨房的部分空间,做出了一块客厅收纳区。
拆掉原本餐厅的门和墙,做出了正反两组顶天立地的柜子,大大地扩充了收纳空间。
客厅收纳区的背面。
客厅收纳区,与主卧隐形门对应。形成一个很好的相对独立,又能迴游的动线。从大的空间上看,用这个收纳区的隔断功能,让动静两区有了明显的区隔。
这个玄关的设置也是神来之笔。 原本拆掉餐厅的门之后,遗留下一段结构柱,很不好处理。 业主有个需求,是家里人都爱喝茶,希望有个小水吧台,能烧水倒水,不然走到厨房去接水或洗杯盘有点远。但若要把上下水引到我们预设的西厨区,施工距离远,实现难度大。 妙就妙在这里,负负得正。拆不掉的承重柱加上个饮水需求,逼着我们想出了这样的一个解决方案:绕着结构柱增加水槽和收纳,正面是镂空玄关,背面则是水吧台,同时还能弱化柱体,一举多得。
改造前的餐厅,原本在厨房边上,但是: 1、业主家时常需要满足5-6人用餐,偶尔会有更多的人拜访家里,能腾挪的空间不够; 2、业主父亲很喜欢把电饭煲固定放在饭桌上,便于盛饭,但是这样很影响吃饭的感受。希望设置类似餐边柜的地方可以就近放电饭煲、小电器、碗筷碟盘等物件。 于是,我们把餐厅,挪到了客厅的后方。向左滑对比改造前。
改造后的餐厅,不仅满足了业主的需求,而且还增添了更多功能。 移到新位置的餐厅,采光更好,空间也更大。靠墙做了整组的收纳柜的同时,甚至还留置了电器柜的空间,基本具备了西厨的功能。
挪到沙发背后的餐厅,还能与客厅有更好的互动。 业主需求里,希望白天工作的时候,也能陪着父母。而在这个场景里,父母看电视的时候,业主就可以在餐桌上工作,互不打扰,但又互相陪伴。
在跟业主聊方案的时候,还提到过几件事: 1、业主哥哥和姐夫也住在附近,俩“烟鬼”不时会来家里做客,喜欢在外面露台上抽烟; 2、晾晒问题,天气好或白天在露台上晾晒,晚上或雨天则需要挪回到室内。改造前的客厅,长期放着个挂衣服的架子,很凌乱,还非常不方便。 3、原本的洗衣机在次卫附近,晚上洗衣服有噪音,影响业主父母休息。
1、在露台设置的单独的休闲区,露台上风景也不错,小区绿化做的很好,坐下抽抽小烟,摆摆龙门阵,惬意。 2、利用原本鸡肋的转角区域,做了个晾晒区。落地玻璃也确保了充足的日晒。 3、借助露台上的上下水,在西厨柜部分做了洗衣区和家政区——离卧室最远的角落,解决了洗衣机靠近卧室的噪音问题。
餐厅、西厨、家政区、洗衣区,多功能的集合空间。 洗衣机下方我们做了抬高,这个细节是为了解决排水问题,需要能接到露台的排水口,露台比室内要高。
餐厅
厨房
1、我们改变了主卧和次卧门的开启方向,再加上一组柜子,确保隔音效果,解决主次卧的俩人都需要安静空间的需求。 2、取消主卧衣帽间,用长排靠墙衣柜替代,收纳效率反而更高,同时开留出了更多的空间给主卫。
我们不光做了浴缸,还希望在泡澡时能有更好的体验,不能让窗外大好景色浪费了。于是我们利用上百叶帘,加上窗外树荫遮挡,就能让业主在享受泡澡和景色时,保证隐私安全。
主卫
主卫
在洗手台边,设置了全身镜。
改造后的次卧: 1、增加了灯光,补充光源,解决外部采光不足的问题。 2、用两个布百叶组合的方式,解决转角窗帘的问题,也解决了私密性问题。 3、格局上增加两组柜子,让杂物能归位;转换了床的朝向,一侧靠墙。空间利用效率高了,就会显大。 母亲的床我们没有换新的,让师傅帮忙做了修复和加固。一般我们尽量不会变更老人家的物品和生活习惯,不是出于预算或美观的考虑,而是随着年岁的增长,记忆力会衰退,用老的物件,一直在使用的物件,会给他们更多的安全感。
次卫
改造前的次卫,问题是干区大,而湿区小。于是我们压缩了干区的面积,扩大了湿区的面积。这是一般情况下,家有老人的业主与设计师之间不会明确提出的默契——考虑未来某天老人生活不便了,扩大湿区可以让老人有足够的空间,能在家人或保姆的协助下如厕或清洁身体。 许多人比较避讳谈居家适老的话题,但我们方案里会尽量考虑周全。
改造后,我们将原本餐厅的区域变成了业主父亲的卧室和书房。由于原来房子格局的限制,老人家日常的书房和睡觉的地方,都在客厅的一侧,非常不方便。
改造后属于业主父亲的独立次卧兼书房,解决了最核心的诉求。 此间的家具基本都是原有的物件,让老人在提升居住品质的同时,也保留了他原本熟悉的气息。
次卧+书房
次卧+书房
平面布置图
原始结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