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茶馆



- 项目类型:餐饮
- 项目地点:温州市
- 建筑面积:335㎡
- 项目造价:40万元
- 参与设计师:方远远;夏克进
- 竣工时间:2021-12-11
- 设计机构:温州目后空间设计
- 项目定位:丹霞茶馆早自戊寅(wu'yin)年间起,吾之父母于丹霞林园内建启一茶室,因茶茗飘香而闻名乐清。自建起,阡陌友睦,无不登门小品一尝茶之韵味,故此经营小得珍馐。奈何岁月蹉跎,父离母衰。儿承父业,旦秉初心,专攻茶之道也。然社会变迁,各地各有所需,为建藏书之馆而征用,心虽有不舍,但为促万福乐清故人所惠,故丹霞茶馆移别他处。仅撰此文留以念念。
- 空间意境:场地位于乐清老城区,周边聚集大量的老乐清人,老居民区等环境,除此之外亦有大隐隐于市的即时感,在茶馆的选址之初,业主与设计师之间不断的去碰撞未来丹霞茶馆的生命,发展,和可能性。子承父之业不仅仅是为了营生,更多的是一份情感的延续,因此希望茶馆原本的老客可一直有机会来叙,来往,且在此时延绵着的是茶馆与人之间的情感。移到现有的地址后,更名为:叙 茶馆。
- 空间布局:现场地原是经营素食餐饮的一家店,位于2楼。
我们将大面积能够拆除的墙体均拆除,将空间打开后,依据设计所需重塑其动线规划与格局的划分。将室外的自然景观纳入,且营造茶馆独有的宁静与安详感。
设计有开放式的独立区域,给予茶侍者招待客人品茶,可供互动聊天的空间,有茶品,茶具展示的空间与陈列,独立的小房间用于客人有较为私密所需的茶室。分别有桌椅形式与榻榻米形式,转换的方式亦是带入客人对于喝茶体验更深入的感受;
部份空间划分为业主独立的办公空间,较为隐蔽的入口设计。
满足茶馆经营的同时,也是业主自己单独享有的工作空间,同时也可容纳3-5人的办公需求。设置另外的出口,方便行走,能够关照到茶馆同时也可作为日常的出入。
- 设计选材:以茶为主题,以情为思路。贯穿整个案子的主题思想是以叙茶之情谊,营造与茶缘的体验,冥想,感受的空间。来此处,求片刻宁静,感受茶带来的身心愉悦。
在布局上,从一楼开始设置门头与进入的楼梯过程,一个无人在此处接待的门厅场所,提供路过之人缓解疲劳,缓冲的空间。若是上来喝茶,通过这幽幽的楼梯前往二楼茶馆主场所在之处,行径的过程犹如走入一处无人发现的秘处。
当进入茶馆2楼时,经过设计的光线,缓和的打到充满岁月磨砺质感的墙面上,此时的心情是
- 用户体验:由于前丹霞茶馆,是本案的主案设计师早期合作的作品,因此与委托方有着同样的心情,随带着此时此刻的情景,在搬离原址时,希望可以将那时候的桌椅板凳带到下一个空间,因此在过程中对此作了大量的改造工作,为了尺度更符合现有格局的需要。
人会老去,事物会老去,空间也是。
老空间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在经年的使用后,空间的功能性或许早已不能与飞速发展的时代相匹配,但其所蕴含的“时间价值”却早已超出空间本身的表达。
“丹霞茶馆”自戊寅年起,因茶茗飘香而闻名乐清,但随着城市发展的脚步日益稳健,原址为建藏书馆所用,不得不另觅新处。
但茶与书,皆是久经岁月而历久弥香,也算是一场跨时空的邂逅了。
“叙茶馆”,意为“叙旧饮茶”。
子承父业不仅仅是为了营生,更是在这飞速发展的城市里,为好茶的老客留一处可供回忆消遣的去处。叙茶馆,亦非传统意义上的茶馆,而是将更多的力量集中于对现在与过去的连接中,我们希望这是一个被时光遗忘的角落。
项目位于乐清老城区,原是一间素食的餐馆,喧闹嘈杂的市井气息恰巧适合经营一间茶馆,供过往的邻居们闲坐喝茶。
一楼自楼梯为始展开叙述,未经修饰的水泥纹路带着天然的质朴感,与茶馆主人想要体现的“呼吸感”,“自然感”相弥合。无人的门厅为路过的行人提供休憩的场所,可自在相宜,亦可寻着茶香上楼一探究竟。 拆除所有可被打开的立面,空间得以自由呼吸。通过柔和的线条与镂空的隔断,打造轻巧的贯通感,物与面之间,对立发生,意趣盎然。 同时依据结构与设计所需,重塑动线与功能分区,室外的景观与室内的绿植相互映射,被纳入空间的设计中去,界内与界外形成对话。
空间的商业属性决定了展陈区域的必要存在,设置于二楼入口处,作为空间的第二印象呈现于外,同时亦是为空间主题“茶”进行阐述与点名。
空间自茶而始,半弧形线条围绕着展陈区域徐徐展开,柔化了的线条结合暖色灯光的铺陈,赋予空间柔和恬淡的叙事感。
本案的原身“丹霞茶馆”,亦是此案设计师早年的作品,空间的旧址焕新,无论对于委托方亦或是设计师,都是同样的心情,是在不舍与逐新中不断拉锯的过程。
关于老茶馆的记忆投射,通过从旧址搬来的老家具得以体现,经过重新设计改造,使之适配新空间的结构形态。
“开”意为空间平面的展开,通达豁然为主旋律。 “合”则引述较为私密的空间场域,强调静与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