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



作品说明
- 项目类型:办公
- 项目地点:洛阳市
- 建筑面积:180㎡
- 项目造价:30万元
- 主案设计师: 陈程意
- 参与设计师:沈笑婕
- 竣工时间:2020-09-17
- 设计机构:忱意空间设计研究室
- 项目定位:意:从心音,听从内心的声音。
工作即修行
我愿以最大的安静,度最远的彼岸。 - 空间意境:当我们进入一个空间的时候,通常会在第一时间被空间的色彩所环抱,注意力也最容易被空间色彩所吸引。
我们的这个空间,是一个纯白色的空间。白色的墙顶地漆面,白色的木面,白色的金属板,白色的皮革,白色的陶瓷,超白的玻璃,我们试图营造一种极致的白色空间视觉体验。
我们想要通过“白”这个色彩,来体现“净”与“静”的美学观念,在更高的哲学高度上,我们想要用“白”来还原真实世界与心灵世界的一种“初态”,即“性空”。
在高鹗续写的《红楼梦》最末章节,他写到一句话“白茫茫一片真干净”,主要形容大雪无痕,掩盖了世间种种……
而我们的这个白色空间,也想要通过“无杂质”的色彩语言,缓缓叙述“历经世间沧桑和时间的洗礼,万事万物都会褪去浮华,展现出其最本真的原始状态”,期望可以引导每一位进入的观者,得以在纯白色的空间中,在无干扰的状态下,抽离出来,回想自己的阅历和经验,逐渐抛去疲累和负担,在自我的关注里对内不断求索,最终回归到自我轻灵的“本真”和“初心”。
令塑造空间升华为塑造人心。
如初,此为缘起。
- 空间布局:整个空间我们划分成六个部分:
一、进门后的一个艺术装置区域,原本是这个房子的入户花园,现在用一套艺术装置作为进入空间的引领或是心理准备区域,让进入者在这里稍作停留,适当将匆匆赶来的忙碌和焦急与此时此刻的此空间稍作分离。
二、小书吧/小憩区。墙面白色的悬浮书架上,罗列着近些年设计师自己阅读过并觉得值得购买的书籍,还有很多书籍在不断的补充进来。书架对面的弧形白色沙发即是坐定并阅读的区域。为了使阅读者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我们弱化了小茶几的存在,用透明的材质实现了它只放一杯咖啡或茶、不令阅读者分心的功能。坐在沙发上向左看,可以看到对面楼上的空中花园,真是自带好景、可以让人浮想联翩的小角落。
三、方案汇报区/小型会议室。这里不仅仅是我们约谈设计事项的地方,也是我们设计成果的展示区域。落地窗左右两面墙上,一面以电子显示屏展示我们最新的设计作品图片,另一面墙以书架的形式展示我们的设计作品斩获的最新设计奖项。这是我们设计团队不断求新、前行的力量源泉。
四、设计团队工作区。工作区以一种开放的形式布置,预设了5个工作位,这跟我们成立工作室的初衷是对应的,我们希望打造一个小而精的设计团队,以更好的应对设计工作和市场的变化;开放的姿态,也表达了我们开放,包容,多元的态度。
五、材料展示间。材料展示间除了陈列需要用到的各种材料之外,也陈列着我们自己设计的家具样板,艺术装置。期望是,小到家具单体、艺术装置,大到空间,建筑,我们可以用更多元的思维和视角,来思考整个的设计过程。
六、内省/自观室。我们不仅是设计工作者,更是精神思考者;不仅在技术层面实现设计,更在精神层面进行雕琢和引导。这个自观室,就像是晨钟暮鼓一样,能让人静下来、沉下去,可以面对自己的思想, 与自我对话、追随自己的内心。 - 设计选材:虽然是白色的空间,却不是空无一物。
设计师在这个空间中利用到了很多结构上的设计手法,令空间丰满而具有艺术气息,同时,特殊的结构设计中也暗含了设计师的哲学观——“无常”、“无我”。
“无常”:
地面上用灯带勾勒出来的曲线,以及空间中的曲面墙体,是设计师对中国山水之美的结构拆解。在对原有结构进行了梳理以后,令到观者有“身在山水中”而非山水之外的场景浸入感。
这种时断时续的“蜿蜒”“流动”,并不具有特别固定的符号,而是以一种无常的形态散布在空间之中:反复、流动、变换、起伏,形成一种无常的气韵。
正所谓:
“看山是山,
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
看水不是水,
看山还是山,
看水还是水”。
“无我”:
“我”最容易被忘记,也最容易被提起。
全屋大面积原始顶面做了反光漆处理,增加空间通透和光感的同时,模糊了空间天地的界限,意在指向我与无我的映射。
只在过道部分出现的吊顶,不仅隐藏了中央空调,造型上,以三片式斜顶形式出现,结合灯光,以加强灰空间的导向性。这种出现在空间顶面、貌似“道路”的形式,喻义一种指向,即通向“平和”、“宁静”、“永恒”的心灵彼岸之路。
空间即是人心,混沌的白,在无常的流动中,架起桥梁,悬浮于水面,倒挂于苍穹,好似“我”一般,看似近在眼前,却又远在天边。世界翻转,天地倒悬,个体在强化的桥梁之上,放弃,消融,最终通向超越的彼岸。
放下我执,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脚下即是彼岸。 - 用户体验:温柔而坚定,用设计和思想,实现普通事物在美学方面的二次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