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馆位于深圳市福田区,为地上一层,地下一层的单体建筑,历时十一个月改造,由一栋废弃的建筑重新塑造而成,重新赋予建筑生命力,将废弃资源重新利用。
拆解、重构 | 发光的盒子 设计师将原有建筑拆解、重构,将若干个盒子连接构成建筑主体,完成了部分区域由室外转化为室内空间的过程,盒子的相互连接最终将原建筑散落的碎片式空间融合为统一、整体的展示性室内空间。重构后的建筑主体宛若发光的盒子,在暮色中微微发光。
“白”|的空间转折 “白”不仅包容所有颜色,也是所有颜色的放空——无。设计师以白作为空间的主色调,在空间上用白构建空间,也用“白”去链接空间中的每一处的转折,绵延流动。剥离繁复色彩的纷扰,弱化物质性,留下最纯粹、自在的空间体验。
线与光|未来精神“圆”象征着平等、包容、和谐;“方”象征着井然有序、松紧有度、远近有别。通过流线与光勾勒空间,线与光的曲线结合序列构建流动的未来空间。
莫比乌斯环| 共生无尽永无止境,起点亦是终点。设计师用莫比乌斯环LED互动装置悬空于中庭上空,特定装置将参观互动者的影像与信息循环呈现于莫比乌斯环LED装置之上,互动与循环流动的信息也寓意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资源的相生相伴、因果互为,万物共生。
流线形灯光漫延分布于整个空间,光与线条的微妙联动,既指引空间的游走动线,也象征着一种速度与时代精神,光的感知与自由流动赋予建筑和空间旺盛的生命力。
莫比乌斯环| 共生无尽永无止境,起点亦是终点。设计师用莫比乌斯环LED互动装置悬空于中庭上空,特定装置将参观互动者的影像与信息循环呈现于莫比乌斯环LED装置之上,互动与循环流动的信息也寓意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资源的相生相伴、因果互为,万物共生。
透|模糊界线 透可能是物质的固有品质,也可能是组织的固有品质,通透的落地幕墙模糊室内与室外的界限,让阳光与自然最大程度流入室内,身临其境,感受阳光、自然的魅力,通过物质的透营造空间组织的透明性。
透|模糊界线 透可能是物质的固有品质,也可能是组织的固有品质,通透的落地幕墙模糊室内与室外的界限,让阳光与自然最大程度流入室内,身临其境,感受阳光、自然的魅力,通过物质的透营造空间组织的透明性。
智能交互采用智能交互式体验装置革新传统的展示形式,交互式感应装置的应用使观者能更直观地体验不同种类物质的降解过程,与此同时,设计师将空间中的多媒体设备、灯光、遮阳、暖通等设备智能物联,通过终端系统高度集成控制,营造良好空间体验的同时使建筑的管理与运营变得更加智能、便捷。
化繁为简,保留建筑与空间最为本真的构造,设计师以此表达创新未来与宁静自然之间的融合、碰撞,恰如其分地彰显精神艺术与自然生命的交融互动,使人在不经意中去发现、探索,追本溯源,引导观者更好地解读当下,构建未来,思考资源、城市与人的共生关系。
拆解、重构 | 发光的盒子 设计师将原有建筑拆解、重构,将若干个盒子连接构成建筑主体,完成了部分区域由室外转化为室内空间的过程,盒子的相互连接最终将原建筑散落的碎片式空间融合为统一、整体的展示性室内空间。重构后的建筑主体宛若发光的盒子,在暮色中微微发光。
形态 | 创造感知体验 剥离建筑结构与所有装饰形态,空间为最终的载体,将流线与序列打散重塑空间,曲线、圆弧、倾角粘结构建戏剧性的空间体验。
深圳市
工作地点
联系方式
18665839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