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会员
* 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
五大会员回报
一、图文大师 · 让您轻松日更
空间作品AI秒生成小红书爆款文案、金堂奖参赛文案
二、美景广场 · 让您快速谈单
AI秒生成海量高清效果图,以图锁客,签单神器
三、个人主页 · 让您专属展示
个人作品专属展示,设计师私属商务名片
四、高效引流 · 让您直达业主
V网站小程序一键转发,直达目标业主
五、红认证 · 让您身份增值
“行业奥斯卡”金堂奖加认证,让您增值
限时优惠
一年会员
399 ¥880
12个月金堂奖VIP,再送10天免费体验
在线支付

在线支付安全认证

安全可靠

您的信息将完全加密

即买即用

享受更多优质会员服务

应付金额: 399

已扫码

请在手机上完成支付

点击刷新
请用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即同意并接受

《金堂奖个人订阅服务协议》
恭喜,您已成功开通金堂奖VIP会员!
会员到期时间:2025-03-10
将于 10秒后,跳转至 秒景AI设计,立即跳转
关闭
简介
报名
记录
个人V网站
简介
权益
主页
发布作品
金堂奖
秒景AI
V网站
我的
立即红认证,享会员五大回报
您的试用次数已耗尽,
立即红认证,享会员五大回报
您的体验仅剩1分钟,立即认证享无限使用!
立即认证
体验十分钟
再体验一次
返回

中国第一把一体成型碳纤维悬臂椅——原创 TIAN HAIFENG Designnel 1月20日

2069

中国第一把一体成型碳纤维悬臂椅

原创 TIAN HAIFENG Designnel 1月20日
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认知进步往往始于派系争议和最后的创伤性结局。中国原创设计的冰河期远远没有退去。创造之于习惯,需要破天荒的革命性冲击才能唤醒。设计所呈现的思维方式含有一个具有真正自由的世界,而这个金字塔尖的世界只属于少数人。现实是:少数人掌握真理,多数人负责舆论,群体意见领袖是规则制定者。

图片

英国策展人露西·莱德·理查森曾经写过一本《影响当代设计的100把椅子 》的书,精选了诞生于1930年至1970年的100把极具代表性的椅子,单纯地从第三者的角度,讲述了一把椅子诞生背后,令人意想不到的才思比拼、技术革命和专利大战。设计一把椅子难吗?不难。造一把好椅子难吗?“造一把好椅子比建摩天大楼还难”!

图片

一把椅子就是一个微型的建筑,它有着多面的构筑性。在现代设计的历史进程里,椅子就像一个浓缩的胶囊博物馆,呈现了近现代设计与技术、材料、艺术的发展历程。1859年,Michael Thonet14号椅是工业革命之后设计转化为大批量生产的标识;B3椅是最早应用钢管材料的设计作品之一;1926年 建筑师Mart Stam设计了世界上第一把悬臂椅······每一把重要椅子的诞生都潜藏着技术、艺术、科技的多方面的发展信号。我们有理由相信,设计的一小步的确蕴含着人类发展的一大步。

每一种原创都带着巨大的轰响,其本质的革命性必然导致历史性改变,这是人类对未来认知驱动的天然结果。当我们呼喊出“中国原创设计”的大旗时,就已经证明我们的匮乏。很高兴2019年在属于我们的时代,见证了一件重要作品的“发生”,中国第一把一体成型碳纤维悬臂椅出生,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中国原创设计的一个空白。

设计师汪宸亦从大自然银杏叶中汲取灵感,从2016年-2019年设计了中国第一把一体成型碳纤维悬臂椅。2020年,她将这把悬臂椅原来的二元色,升级为具有更高艺术价值的通体蓝色版。什么是悬臂椅?区别于传统椅子4条腿的支撑结构,没有后腿的悬臂椅(Cantilever Chair),只有前椅腿作为唯一支撑,呈现举重若轻的悬浮效果,从而承受使用者的体重并保持平衡。

图片

世界上公认的第一把悬臂椅是荷兰建筑师马特·斯坦(Mart Stam)1926年设计,他将建筑中的立体方块空间概念和悬梁臂设计概念引入到椅子设计中,通过标准化型材中的十个连接件连接了十根煤气钢管 ,制作出了第一把悬臂椅。简洁、流畅并富于革命性。马特· 斯塔姆用煤气管道和接头处的小零件制作了这把实验性的悬臂椅。这种前卫的设计风格迅速被其他新锐设计师所继承,并对20世纪中期的设计产生了巨大影响。它的艰难,在于其将看似不合逻辑的力学结构变为现实的存在。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其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创造力。

图片
荷兰建筑师马特·斯坦Mart Stam

图片
悬臂椅为其他设计师的进一步发展家具的“弹性”留下了空间,这正是之后包豪斯出师的设计师马歇·布鲁尔所说的“一个弹性的空中支架”。设计师汪宸亦在解决人体工程学的同时,首先需要解决悬臂后空的力学难题,同时保持其纤细轻盈的形态美感。这个设想要达成高度一致,需要设计得科学精准、材料的强有力支撑、以及中国现当代生产技术的支持,三驾马车缺一不可。

图片
图片
设计师汪宸亦在这把椅子上,执着了一个点,那就是“好看着的存在”。她说:“美是如何通过现实技术以及设计实现的?银杏叶,细细的杆儿,大而美的叶子,无论风吹雨打都不会断。什么力量在支撑那个叶子?这里蕴含了怎样的力学问题?这个是我对这把椅子最大的执念。“但如何把这个执念转化为现实?

图片

图片
悬臂椅的最大特点是后面完全悬空没有支撑,这同时也是这把椅子最大的难点。直角的大悬臂,像建筑上的挑悬梁结构。而这个结构的实现同时也借鉴了自然界植物的生长结构。设计师汪宸亦坚持执着于这个纤细的腿,她想把自然界里叶子和梗交叉的这个最美的链接,保留和设计到这把椅子上,而没有像其他的一条腿椅子那样的后移支撑点。从某种程度上讲,构成了椅子上下两个大直角结构的并存,但增加了受力和结构的难度。

图片

形态与造型的成立是建立在科学的结构基础之上,只要结构稍有变化,形态就会随之改变。银杏叶悬臂椅单纯依靠腿和叶链接处的支撑存在极大的挑战。在这种弯度的时候,材料本身所面临的张力和拉力前所未有,要有足够的力才能承受。初用的是金属材料试验,但金属的韧性和硬度无法实现其张力和拉力的双重要求及保障,粗而笨拙的腿部与纤细如银杏叶梗的形态初衷又完全不符。

图片
图片
所以汪宸亦又回到最初的状态,去研究叶子和梗的关系,小小的梗是如何支撑一片很大的叶子,并且还有那么大的弹性。设计师发现银杏叶包括很多植物的叶子有很多经脉,连接叶与梗的经脉,这个天然的存在蕴藏着力的关系美学。

图片

椅子的细腿足够纤细,但为了减轻重量,设计师汪宸亦将其设计为中空结构。为了支撑力的科学合理,以致于看似简单的椅子腿事实上跟建筑的剖面一样复杂程度令人咋舌。它的内部结构,结合了三角形稳定性以及及拱形桥的力学原理。每个部位的结构差之毫厘,便有可能失之千里,变化多到有点变态。这完全是一种实验性的创造行为。

图片
图片
经脉怎么找,根据碳纤维的特性。碳纤维一毫米厚的强度,远远大于普通材料,它比钢要强十倍。正好用经脉的凸起纹理完美地解决材料支撑所需要的厚度,兼具吻合了植物线条的美感,也解决了受力问题,这是一个结构的完美契合设计。既增加美感,又增加力度和强度,强化了支撑力。同时让腿部形态侧面看边缘薄而曼妙,又有变化,而不是一个简单粗笨的柱子

图片

这根椅子腿部的筋脉,在光影的影射下,是一个绝美的黄金分界。这个分界线有一个很强的力量美感,与概念车或工业设计里的力量美学异曲同工。它无形地增加了腿部不同层次的阶梯性形态美,这个层次的肌肉感就是力量美学的全部源泉。筋脉的线条性感调和了所有关于力量与形态之间的矛盾,它的存在优化了设计在其中的价值序列。所谓存在即合理。设计师让简单的线条发挥了其足够强的巨大能量。

图片
图片
和之前使用金属材料的形态相比,碳纤维银杏叶悬臂椅在椅子腿部的结构是完全不一样的。现在的椅子腿比金属原来最细的地方还细。这个成果除了设计师汪宸亦自己的不断探索,也跟她咨询了很多建筑师、结构师、碳纤维材料结构师······有关。如何利用更好的材料和质感,恰当地表现想要的感觉,这其实是一个长期的社会性命题。

图片
研发试验过程的椅子

碳纤维的高强度潜力是在1963年由W.瓦特,LN菲利普斯和W.约翰逊在皇家航空研究院开发的过程中实现的,之后碳纤维因为其(的)高强度,高拉伸强度,低重量,耐腐蚀,耐高温和低热膨胀性,使其在航空航天,土木工程,军事和赛车等的设计应用中大受欢迎。但是,与类似的纤维相比高达20到30倍多的昂贵成本价格也让很多领域望而却步。这把一体成型碳纤维悬臂椅的两个直角,除了力学问题,还涉及一个材料难题。最能表现银杏叶轻盈优美的形态,从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的实现都依赖于碳纤维这个现代特殊的材料。

图片
设计师汪宸亦

图片
设计师汪宸亦说:“并不是我非要用碳纤维,而是目前只有这种材料能满足我去实现设计的这个概念。它是这个阶段时代的产物。”情景像极了1959年,潘通设计出了潘通椅,却因受限于材料,7年后潘通椅才从草稿落地问世。当年也只生产了100把,根本无法量产。随着材料的发展,椅子才不断升级。

图片

“我自己的设计和这个作品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演变与生长的过程。初衷没变,理念没变,但是技术和设计在不断的演变。设计应该就是超前的。因为从那个材料到这个材料,你发现,它是不一样的。新的材料能解决设计上解决不了的难题。我没有设定材料。但碳纤维能解决这个受力问题。设计的超前跟材料的更新密不可分,它取决于材料的研发与进步。当工艺技术和材料能满足你的设计的时候,你的设计才可以从草稿变成现实。这是必要条件。”

图片

家具厂不懂碳纤维技术,目前我们国家碳纤维加工厂在汽车、航空、科技等领域也是在部件的生产上,民用的家具也很少,更少做一个完整的、曲面一体成型碳纤维的椅子,对于工厂和工人都需要时间,也极具高水准的考验和挑战。

这把一体成型的碳纤维悬臂椅更像是中国设计的先锋实验品,从某种意义上说开创了家具生产的另一种可能性。它几乎全是手工加工,从这个角度而言,它是一件家具也可以说是一件艺术品,浓缩了这个时代中国生产技术的影子、材料的应用,设计概念以及手工的匠心温度。

图片

只能说这中国第一把一体成型碳纤维悬臂椅的出现,是这个时代和阶段的产物,她的出现是中国设计师原创独立性最大的成就之一。但她的出现却需要一个固执的人的坚持和催生,这种坚持看起来几近疯狂与执拗。

图片

图片
这把悬臂椅的力学结构设立和材料的应用真切地反映了中国现当代设计中出现的部分价值形态问题。除了形态,造型好看之外,这把悬臂椅其实更重要的是它本身的设计价值。面对这个“好看”“漂亮”的设计,争议随着浮于表面的与众不同而起。对于中国设计而言,这个涟漪泛起的始点起于一片吵杂的不解······

图片

面对“十万个为什么?”设计师汪宸亦显得异常缄默。于她而言,设计的价值决定了它本身所有的合理性存在。这是一个时代,科学技术、材料应用、美学、设计的共同产物,恰好所有的条件聚合在一起,不过如此而已。

图片

她说:“美是如何通过设计和科技以及艺术的方式存在。美好的东西除了好看,如果它可以发挥功能性,岂不是两全其美。单纯艺术化的欣赏,并不是我想要的,我并不憧憬。你只表达你自己喜欢的形态,而不去管别人怎么感受的时候,其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那是作为一个艺术家的任性。但当你从作为一个设计师的角度设计一件作品时,要中立地看待这件事。我希望它发挥功能性“。

图片

图片
“没有其他的系列?看不出你其他更多的东西、这个单一的作品是否真的能完全表达你?只做一个说明你还没有成熟,没有品牌的完整性和成熟度。那你还得等,还得做”一个作品,没有成系列就没有市场。这是“设计圈”群体给予设计师的一个隐含讯号。

"从家具行业的领域看,我的设计太过艺术。由于目前的生产技术以及材料的特殊性不符合常规量产的数量比,我问自己,我到底是为谁的标准在做设计?首先我做的是艺术造型的椅子,没必要接受所谓大家认知的标准和专业。"

图片

在大多数人看来“数量即是市场,但事实这是个脆弱的伪命题。设计并不需要谁来设定标准以及要求。设计本来就没有标准。如果不是,那设计要创意何用。设计的本质是批判的,它的预先干预性是超前的,当没有人理解时,依然因为潜在的需要而存在。设计本身是一个方法论,需要解决问题本身,从这个角度而言,所有设计都要符合市场。但,谁代表市场?群体?还是市场本身?

图片
图片
设计需要迎合市场吗?大可不必,设计只要符合市场就可以。毕竟很多美好的创造需要设计进步的驱使,如果一味迎合。当现有的习惯形成一种传统,那也将成为束缚进步的枷锁。没有传统,就没有文明;但没有对传统的缓慢淘汰,也就没有进步。总有少数人不够迎合,但也就是这少数人而非群体创造了文明的进步。

汪宸亦说:“如果再做,那先要了解市场。市场要什么就做什么,那就变成迎合市场。问题是我从开始就没这么做。设计要超越现在,趋向未来。不主张,在过去里重复,要往前看。”设计其实不是只解决问题,设计的迷人之处在于未来想象力和更多的可能性。越向往未来,就越有趣,更意外的惊喜是设计师既可以着眼未来,超前设计,但是又能运用在当下。 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的地方大部分都源于天马行空的想象。

图片

图片
中国目前的原创设计比之国际的脚步依然显得很初步。这跟工业发达与成熟的欧美国家不可相提并论。我们有时候依然带着镣铐跳舞。我们看到的市场上的中国设计,大多在传统的基础上做改良,缺乏时代性的创造力。从工业设计的角度讲,产品设计的技术性要求很高,设计是跟着技术和高新科技同步发展,超越于现在,领先于现在。

对于设计和创造,汪宸亦说:“不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不这么认为,音乐也好,文学也罢,还有艺术设计创作,国际化的才是世界的,民族的只代表民族本身。”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位置。

图片

东方美学是含蓄的,有着润物细无声的之美。作为一个功能性的椅子来说,椅子从上面投影下来,就像一个影子,演绎得是虚和实之间的关系。这是东方美学的内涵。但东方美学并不需要将东方元素简单地符号化,用来表面的表现。最民族东方味道的核心是需要凝练的,那是一种深层次的共鸣,它能微妙地唤醒和启动属于东方人的情愫。

设计师说:“东方美学在设计里,是个内在的髓,不是表象和符号。甚至连影子都是虚的。所谓大道无形,暗藏的那个味道就在里面。而不是表面地将东方美学的符号刻在那里。传承不是要固守过去,过去的设计,有些已经不适用于我们现代的生活方式了。”

图片

银杏叶碳纤维悬臂椅有设计前沿的方向性和引领性。这是她最有历史意义的价值所在。设计的进步需要向前迈。当然我们需要传承,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不是简单截取符号。当技术和科技更新之后,设计思维也要同步。时代的设计是要让这个新的设计在新技术和手法上对应,设计要有超前的引领性。如果不引领,更新换代必然面临淘汰。原地踏步岂不是自欺欺人。

图片

中国真的没有设计吗?当然不是,只是我们大多数时候沉醉在过去和无法突破的行业瓶颈与习惯中,画地为牢,在这个狭小的世界中,习惯于回头,却缺乏安全感,不敢迈步于前。为什么?

几个世纪以来,我们都依托在以西方美学与学术结构为基础的设计体系上。原研哉说:“‘什么是原创’每当美国或欧洲的现代主义被扔到我们自己文化的内脏里时,就会打起这个“嗝”,这一将本民族的原创与西方本体或思想进行对比的特殊性倾向是一种文化创伤,它在经历了以西方现代性为参照对其文化进行文明改造的东西国家中十分普遍”。

中国原创设计的春天真的来了吗?民族与世界二者本就不矛盾,但却最好不要成为设计历史上装睡的人。毕竟我们都没有爬上山顶,也就不足以站在巅峰去回望和追溯历史。从历史角度而言,中国原创设计何尝不是一直处于“啃老”中。我们有过辉煌,但那也仅仅是历史长河中相对的一个时代,对于现代人而言,那个时代不属于我们。

春天是我们设计觉醒的开始······,萌芽起于一件件优秀的创造性设计。我们的时代事实上依然很空白······很高兴这个空白里有了一把值得骄傲的时代性产物。

这个世界的美好,是从幻想开始,然后创建一个欲望构想,有那么一批疯狂的人,去尝试做了,然后慢慢我们发现。那个疯狂的想法居然变成了现实。此刻,致敬那些为看似荒诞的想法而去努力尝试的人,是他们创造和让这个世界变得跟原来不一样了。他们让我们看到了世界的更多可能性,其中包括美丽的现实愿望。


关于设计师 汪宸亦

图片
北京紫金宸室内装饰有限公司创始人、 设计总监
知名设计师,艺术家,作家。从事室内设计、原创设计、抽象艺术图像创作。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软装陈设专家委员会专家
央视二台和北京台家居节目特约点评嘉宾
室内设计作品多次获国内室内和陈设设计大奖
其原创作品“银杏叶椅子”,曾获得由意大利顶级品牌颁发的“一计成名”设计大奖;第十一届IAI全球设计大奖。2019年,参展“设计上海”展。晶麒麟奖艺术品奖


本文特邀撰稿人:资深媒体人
田海凤
排版:leo
本文原创 转载请联系我们 翻版必究

图片




0
0
  • 汪宸亦
  • 北京紫金宸室内装饰有限公司 创始人、艺术总监
  • 北京市

    工作地点

  • 联系方式

    13391656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