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蝶



作品说明
- 项目类型:展示
- 项目地点:深圳市
- 建筑面积:120.0000㎡
- 项目造价:20.0000万元
- 参与设计师:王彪红、张玉廉、曾乾洪、邝耀明、李君儿、李纪军、翁国政、李维俊、郑燕、梁超棠、宋学林、黄建彬、何锦乐、张浩、白春增
- 竣工时间:2020-08-17
- 设计机构:中山装饰行业协会
-
项目定位:本建筑装置运用“桑蚕吐丝、化茧成蝶”这一生命现象进行创意。它的设计灵感源自于主案设计师王彪红的童心,从孩子养桑蚕、见证蚕蜕变成蝶的奋力挣扎与突破的过程,继而联想到一个城市的蜕变,设计师群体的蜕变,以及每一个人的蜕变。
-
空间意境:整个设计以纯洁、雪白的格调呈现,极其简约,自然、纯粹、现代。
设计最终想要呈现的正是蚕在蚕茧中的感觉:茧状的纯白空间里,透着一点光。
所以,这个作品摒弃了浮华,甚至任何一点多余的装饰,在极简、纯粹、自然之余,还融入了现代智能的元素。
智能化的灯光应合着人体呼吸的节奏,让来到这个空间的人在一呼一吸之间沉静下来,向自身回归。内置的“扑通—扑通—扑通”的心跳声,牵动了耳朵,让人全身心碰触到一股生命的律动。 -
空间布局:整个作品由两个相连的巨大“蚕茧”组成,两茧相通,并有出入口,方便人进入“茧”中体验。
-
设计选材:极简的背后需要技术来支撑,用什么材料来完成这个设计成为整个设计的一大难点。最终采用了金属做建筑装置的骨架,它防火又坚固。然而,又用什么来做包裹骨架的材料,好让整个建筑看起来有蚕茧的观感和质感,又能防火阻燃呢?设计师发动了很多人来找,最终找到了最接近设计效果的材料——白色的隔音环保棉。
-
用户体验:在深圳时尚家居设计周上,这一独创设计吸引数千观展者前来体验。场控人员为让观展者收获到良好的观展体验,要求入内体验的人拉开距离,保持安静,缓慢前行,用心聆听心跳声与感受灯光的“一呼一吸”,体验经由此碰触到内心的生命之流。
许多观展者对《化蝶》给予了很高的赞誉,他们纷纷分享自己进入茧中获得的奇妙体验。有的说“像去到了妈妈的子宫”,有的说“瞬间变安静了”,有的说“心都放空了”……每个人都有各自独特的体验,这也实现了设计师最初的心愿:让设计作品启发人们收获源自内心深处的感受与经验。
《化蝶》以“桑蚕吐丝、化茧成蝶”的生命现象进行创意。其设计灵感来源于设计师的童心,从孩子养桑蚕、见证蚕蜕变成蝶的奋力挣扎与突破过程,继而联想到一个城市的蜕变,设计师群体的蜕变,以及每一个人的蜕变。
整个设计极其简约,自然、纯粹、现代,同时,在灯光的运用上融入了现代智能元素。
极简的背后需要技术支撑,用什么材料成为整个设计的一大难点。经过多次尝试,最终采用金属做它的骨架,防火又坚固。
为让整个建筑装置看起来有蚕茧的观感和质感,又能防火阻燃,采用了这款最接近茧壳效果的材料——白色隔音环保棉,作为包裹骨架的材料。 隔音棉的使用,让茧内成为一个相对静谧的空间。
两个茧状的空间相连,并有进出口,人可从茧口进入进行体验。 在设计师看来,进入茧中的人恰似一条蚕,具有蜕变的力量。
另一个建构元素是灯光,在骨架上装上智能灯光,让灯光配合上人呼吸的节奏。
就在一呼一吸之间,让来到这个空间的人透过这个呼吸的节奏,回归自身,沉下心来,回归自心。如此一来,建筑装置便有了生命力。
智能灯光在白色、蓝色、红色、黄色中交替变换,在静谧的茧中营造出奇幻的场景。
无疑,这是一个富有体验性与启发性的建筑装置,行走在“茧”中的人能收获各自不同的体验。
2020年8月,《化蝶》在深圳时尚家居设计周展出,这是特地为参展设计的海报。
以茧为形,内部极简,返璞归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