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角设计人物·汪宸亦|这位不按常理出牌的美女设计师,用她的执着定义中国原创(原创 小麟 麟角LINJOY 2019-06-11)

829

她是中央工艺美院装潢设计专业的高材生
是多次获得国内外设计大奖的设计师
也是国际艺术机构的签约艺术家
在她的空间设计中
蕴含着人的心理需求与文化深层的渊源
而在她的产品设计中
有着对艺术极致的追求与热爱
更有着对行业的思索与挑战
她的设计在设计之外
徜徉于当下,更面向未来

她是设计师,汪宸亦

用两年,做一把椅子


2019年3月,设计上海展览前期,当那把椅子最终完成,亲朋好友都来道贺之后,她哭了,就像怀胎十月的母亲终于见到了那个初来世界的小生命一样。可这把椅子的诞生不仅仅十个月而是更久,两年多的时间,个中煎熬与痛苦,只有汪宸亦自己知道。
每一个设计师都希望做出一把属于自己的椅子,因此当意大利世界顶级品牌Driade邀请她参加“椅子”的设计大赛时,汪宸亦欣然接受了。

在一个初雪的早晨,她从清华园中看到洁白大地上落满了金黄色的银杏叶。那一瞬间,生命轻盈而璀璨的力量震慑到了她,而已故的父亲曾经经常捡银杏果烤给她吃的往昔回忆,也一下子在脑海中翻涌。

眼前原本渺小且不易被人注意到的自然造物,就这么联结起了她的情感与心念,于是她知道了,自己想要设计的椅子,正是这么一把能让人被自然所拥抱、感知到温暖与力量的椅子。

概念图画出来了,最终也获得了主办方颁发的大奖。但是国内主办方根本找不到厂家能做打样,因此她决定自己完成这个“不可能”的任务。

这把椅子设计上的最大亮点,是它的轻盈感——细细的“根茎”,舒展的“叶片”,但这也恰恰是设计上最不符合规则的。因为从家具常规的设计规则上讲,细弱的单腿悬臂结构,表象上看几乎不可能足以支撑人的重量,就连做家具的老师也只对她讲了四个字:“不合常理”。

这是2017年3月,她着手制作椅子时遇到的最大难题。

“我去请教一些建筑师、家居设计师、工业设计师,但是没有人知道最终结果会怎样。”她尝试了钢、等一些列材料,但它们暴露出的最大缺陷就是:僵硬。

这个缺点是致命的,这些焊接而出的直上直下的线条,与银杏在自然中的灵动状态完全不符,她要的充满生命力的曲线美造型被削减了。

“开始我以为会很快,但是试了几次发现都不能达到我想要的状态,那个时候我才开始意识到这件事情可能很漫长。”是的,这漫长的自我消耗长达24个月之久,就为偶然想出的一把椅子,值得吗?




执拗的设计探索者


对于这把椅子,汪宸亦需要的,是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去感受、追寻那个能真真正正贴合自己灵魂的“完美形态”。

因此在金属材料已经能够满足人坐立的情况下,她还是放弃了,开始尝试碳纤维,“可能能成。”希望的微茫之光,让她在无数次碰壁之后,依然不愿放弃。

这把椅子就好像是非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取得的一部经。

当几经辗转终于找到可以做打样厂家后,她才算松了一口气,可焦虑马上又来了,第一次的打样失败了,因为成品的稳定性、流线感依然不是她满意的效果。

于是她就再改设计图——在设计中,改动一个细节,就意味着全部重来。“就是没有办法放过自己。”

她把修改后的设计图给到工厂后,就三个月没有再露面,不是不在乎了,而是当成功近在咫尺,她也终于病倒了,在浑然不自知的无数个纠结的日日夜夜之后,她的身体发出了警告,要让她停下来。“生病特别摧毁人的意志,椅子就在厂子里,没有办法去看,每天熬着,等着,太痛苦了。”

聊到这里我们不禁再一次问:值得吗?

而她也直面我们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因为当回过头去看这一切的时候,她知道其实推动自己的其实不仅仅是一种“倔”劲,还有内心深处的某种行业责任感。在整个过程中,她意识到中国原创最重要的问题其实是设计师与加工企业之间的矛盾。

“你去和国外好的东西比较时,其实不是我们没有好设计,而是最后无法成型,或者细节很难生产到位。”而她如此反复修改、推敲的这把椅子,实际上正是希望能籍此警示行业:只有设计与生产都做到位,才能真的出好东西。这是她通过一把椅子,对原创设计、行业所面临的社会现象带来的思考。

而这把椅子的“值得”,除了最终获得全球颇具影响力的 IAI 设计奖荣誉之外,它更高的荣誉,是承载了中国原创的标准与价值。

其实,这是汪宸亦第一次从零开始尝试做一个设计产品。她从事了多年的度假酒店、售楼会所、别墅等项目的室内设计和软装设计,每日要与空间打交道。

和做椅子不同,室内设计更多需要对客户的心理洞察、对当地文化环境的理解以及对生活方式的精准传递与引导。但是与做椅子相同的是,她也始终有自己对于设计的独到见解以及对行业的使命感。

从业很多年,当很多设计师在强调“流行”或者“风格”的时候,汪宸亦始终站在一个冷静观看的角度:“风格、流行,这些东西提来提去,但实际上你的设计要对应的是客户的生活方式,所有环境都应该指向你要带给客户什么样的生活体验。一时的流行,不代表人就会持久这样生活。”

当我们说欧式风、说北欧风时,我们到底在说什么?这些都曾经是让老百姓模糊不清的概念,当我们在强调风格与流行的时候,就会忽略使用者本身的生活,设计师当然可以在风格的捷径中满足客户现有的“理想”,但是对于汪宸亦而言,她还是希望引导客户,去认识自己真正的需求。

流行的背后,实际上隐含着一个非常可怕的现实:同质化。它实际上是没有个性而言的,而设计师一定要发掘用户独特的个性,并展现自己独特的设计语言,这样才能成就设计哲学与设计理念都相对完整的空间作品,而不是让生活架空在人们口中泛泛而谈的流行里。

在汪宸亦的眼中,没有任何一个风格可以定义设计,也没有任何一种文化可以束缚设计,一切都是她自身经历的一部分,一切过往与未来的可能都在形成她自己,也在形成她的作品。

设计师不仅要考虑使用者的需求,还要挖掘当地的文化,用合理的方式进行表现。

在她的空间设计作品中,从来没有因为热爱东方文化,而直白地引用中国元素;也没有因为喜欢西方某一种生活方式,而刻意应用在空间引导中。

比如在扬州度假酒店项目中,庭院的设计会让大家认为这是在追求流行的“和风”,但实际上,作为“天下之盛,杨为首”的唐朝古城,设计中沿袭的其实是唐代的某种风格特点,这也是扬州文化中,极为辉煌的一笔。

而屋内的“扇子”装饰性运用,也是由于鉴真从扬州出发东渡日本,所诞生的文化交融的产物。这些深层文化渊源上的内容,才是汪宸亦做设计的根据与底气。才是真正的“在地性”的体现,也是每一个项目独特性的体现。

“我们应该抛却一些浮华的、表面的东西,去给到客户正确的设计。”




做一个不循规蹈矩的“孩子”


其实无论在是汪宸亦的原创设计产品,还是她的空间设计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她这个人本身的“特立独行”之处。

她说自己是个“异类”,也觉得自己是个“矛盾综合体”,可以很“宅”,也可以到处去“疯”,放飞自己,别人有时候很难定义她是个怎样的人。但在我们短暂采访对她的认知里,她其实是一个真正可以把自己放空,去拥抱这个世界的人。

她做过模特,写过书,做过广告人,也涉足过房地产策划,然后成立公司,专心做室内和软装设计,现在同时也是国际艺术机构的签约艺术家;她出生在中国,受西方文化影响很大,曾多年前出国游学,周游列国;喜欢看量子力学的书籍,也学佛、学中医,在其中找到平衡;她听爵士,摇滚这样的西方音乐;也能跳古巴sasha这类的西方舞蹈,还能唱民族类,流行歌曲;她喜欢深邃严肃的学术内容,也像个孩子那样喜欢猪小屁、蜡笔小新等这样的动画片。一切都在滋养她自己,也让她看到世界的不同层面。

“我的喜好很多,有些人觉得应该专攻一件事情,但是在我心里一切都是没有界限的,也从来不存在“跨界”这件事情,人年龄大了,想的多,方方面面的营养都要吸收,我从来没有停顿下来。”

与其说是没有停顿下来,其实是从来没有固化下来,没有那种随着成长、经验而来的顽固与执着,也许这用她书中的一段话来说最恰当不过:

“舍下一些时间,舍下一些机会,舍下一些顾盼,舍下一些约定,舍下一些俗成,转一个身,把心放空,带着一个新鲜透明的好奇瓶,去另一个空间装满未知的的空气和新鲜的梦,更多的是双足丈量出的顿悟和惊喜。

她在舍的,修行的,是傲慢之心、分别之心。当一个设计师真的能用孩子的率真眼光如此好奇而温柔地去看待我们身边的万事万物之时,也许才能带给设计本身更多的可能性与生命力。

除了设计本身,了解汪宸亦的人会知道她也一直热衷于摄影,虽为女性,但是即时摄影作品中不仅有男性化视角,也有非常细腻的个性化的“抽象”作品,这些抽象的摄影是透过物体的微观来表达宏观,通过二者的关系,让人去认识宇宙的真相。

这个真相到底是什么,我们也许永远也不会知道,但我们知道有人在如此快乐而好奇地探索着这个世界,并用设计,用文字,用影像……去传递着她所理解的生命的美好

而好设计的魅力,其实恰恰也在于此,它永远没有公式,没有套路,要的是设计者一颗敏锐而开放的心灵去赋予它灵魂;也要从业者用自己对艺术完美的追求,去雕琢其形体。

它们在设计这一概念之外,却最终成就设计。这是设计之“微”,亦是设计之“大”。愿中国原创,中国设计,能够让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设计本身,不仅仅是中国,也不仅仅是世界,而是对一切未知的充满激情的憧憬、坦率坦率真挚的拥抱,以及步履不停的探索。


0
0
  • 汪宸亦
  • 北京紫金宸室内装饰有限公司 创始人、艺术总监
  • 北京市

    工作地点

  • 联系方式

    13391656302

首页
约Ta设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