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和吴的宅



- 项目类型:别墅
- 项目地点:长沙市
- 建筑面积:300.0000㎡
- 项目造价:250.0000万元
- 主案设计师: 黎念诗
- 参与设计师:吴正豪
- 竣工时间:2023.09
- 设计机构:长沙诗南设计
-
项目定位:这是一幢建筑面积300m²的独栋别墅,设计内容包括室内+景观,设计主要目的是在有限空间里解决委托人对居住、阅读和办公的需求等。原建筑主要问题是房间太多、公共区域面积小,且公区与室外花园的联系较少。结合业主和场地情况,我们将二楼南侧改为客厅,将餐厅和厨房放置在一楼南侧。
主入口设置在北侧,从玄关到客厅是一个自然的由暗到亮的过程。我们将入口进一步压暗,从外世走向内庭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放慢脚步、整理情绪;同时通过遮挡视线、强化界定感,与后面的空间形成感官对比。玄关后面的边庭设计了落地窗和天井,我们试图增强入户、走廊、楼梯间等消极空间的戏剧性,而业主常驻留的空间则让其保持松弛简单。
考虑到业主的生活习惯和场地特征,我们整合了一张5米长桌,结合茶桌、工作台、电视墙等功能,以应对多元的生活场景。餐厅和厨房位于一楼南侧,女业主是位生活在南方的北方人,我们没有设置常见的中西分厨,而是做了南厨和北厨以应对特别的生活习惯。
这个项目的特点是常住人口少,且对家的社交属性需求不大,更多的是希望家可以贴合自身需求。对于这个需求,我们产生共鸣:真诚自然地表达出生活态度和场地的独特气质时,设计的结果才会更自由有机。
-
空间意境:主要是空间的融合:
1、二楼的公区:主要考虑业主的生活习惯,结合场地尺寸后,我们将电视区、茶谈区、工作区进行了有机结合,用一个5米长桌,串联起茶桌、工作台、电视墙等功能。
2、一楼的公区:原建筑的一层是个半地下室,我们将餐厅、厨房、通高边庭和交通空间相连通,让屋主能有一个极致的开放体验和家庭参与氛围。
3、客厅与楼梯之间有一处“隔断”,一侧增设的柜子作为空间隔断的同时,为业主提供了更多的收纳空间。另一侧折叠门的设计使空间在封闭与开放之间来回切换,当折叠门完全打开,门可以作为墙板隐藏在空间之中,客厅、中庭、工作区及楼梯间联结成偌大的公共开放的空间,声音传播与视线交汇能达到最大化的体现。
-
空间布局:1.结合业主需求和场地情况,在功能面积的分配上,原建筑的挑战主要是单层的面积较小,平均每层约100平方,同时原建筑房间数量较多,客餐厨这些公区都挤在二楼一个约38平的空间里。这个住宅常住人口只有两位,通过沟通我们发现他们并不需要那么多小房间,所以我们的策略是去掉一楼的小房间,把厨房和餐厅放在一楼,这样二楼的整个公区空间都是“客厅”。这样不仅让客餐厨都有更大的面积,形成了38平方的客厅,约26平方的厨房和12平方的餐厅。同时还增加了室内公区与花园的接触面,增加室内外的交流。
2.主入口设置在北侧,从玄关到客厅是一个自然的由暗到亮的过程。我们将入口进一步压暗,从外世走向内庭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放慢脚步、整理情绪;同时通过遮挡视线、强化界定感,与后面的空间形成感官对比。
3. 玄关后面的边庭设计了落地窗和天井,为了让自然光能进入室内,天窗的造型是为了增大窗洞的视觉效果,并加长阳光在建筑上的痕迹。我们试图增强入户、走廊、楼梯间等消极空间的戏剧性,而业主常驻留的空间则让其保持松弛简单。
4.考虑到业主的生活习惯和场地特征,我们整合了一张5米长桌,结合茶桌、工作台、电视墙等功能,以应对多元的生活场景。
5.餐厅和厨房位于一楼南侧,女业主是位生活在南方的北方人,我们没有设置常见的中西分厨,而是做了南厨和北厨以应对特别的生活习惯。我们将餐厅、厨房、通高边庭和交通空间相连通,以达到极致的开放体验和家庭参与感。通过室内的台阶高差、设置通高与打开室外景观视野等手法,让有限的层高在光线设计和纵向设计中得到最大程度的解放。
-
设计选材:在项目中,我们倾向选择多功能复合型的、易于移动和拆装的家具和装饰品,例如客厅的5米长桌,它既可以拆分成3个部分:电视架、工作桌与茶桌,也可以组合成一个整体以应对业主不同的使用场景和需求。包括我们预设了客厅二次改变的格局,在背景墙同时预留了电视机电位,当业主在居住若干年后,希望改变室内布局或进行功能调整时,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和再利用现有物品。
其次,在原建筑有限的采光与通风条件下,我们尽可能在东南方向进行有效采光设计,西晒和屋顶隔热则是通过保温板、吊顶设计形成有效的隔热措施,三层楼梯间的开窗与一楼的开窗形成有效的自然风流通,降低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系统的依赖。
我们主要遵循简约实用的设计原则,避免过度装修,不仅可以减少材料消耗和浪费,还能降低装修成本和维护费用,在材料选择上,优先考虑低碳环保的产品。
-
用户体验:因为拍摄时业主已入住一年, 业主一直生活于其中,我们在拍摄的时候基本上是沿用了他们的生活场景和软装搭配。业主他们能感受到的是:“这个家是真诚自然的”、“这个家的氛围是能感染他们的”以及“这个家能表达出他们独有的生活态度的”。
通过“消解界限”和“功能复合”,把传统意义上的“客厅”具象延伸成阅读区、电视区、茶谈区,并与户外阳台及走廊楼梯等多功能区域有机结合,重新梳理并创造新的空间动线以满足业主的需求。
客厅空间围绕一个5米长的长桌,将电视区、工作阅读区、茶谈区有机结合,建构各生活区的独立和融合,重塑家的生活场景。
折叠门的设计使空间在封闭与开放之间来回切换,当折叠门完全打开,门可以作为墙板隐匿在空间之中,届时客厅、中庭、工作区及楼梯间联结成偌大的公共开放的空间,声音传播与视线交汇能达到最大化的体现。
受原建筑的卫生间降板影响,空间的高差关系通过吊顶分割、功能分区、体块整合进行优化设计。
入户玄关在保证使用需求的基础上,通过体块的遮蔽,适当的压暗了进光,形成了一个小隧道般的空间,完成从室外到内庭的过渡,并与后面带有天井的明亮的偏庭形成对比。
客厅、中庭、工作区及楼梯间联结成偌大的公共开放的空间,业主可以听到来自一楼偏厅的呼唤,可以看到从玄关迎面跑来的宠物,可以感受落地玻璃与天窗带来的时间光影关系。
我们在过道和偏厅设计了一个天窗,为了让自然光能透进室内空间。天窗处的造型,是为了增大窗洞的视觉效果,并加长阳光在建筑上的痕迹。自然光是人造照明所无法替代的,一是显色指数,二是氛围的丰富性,三是平行光所能营造出的雕塑感。
原建筑的一层是个半地下室,为了打造一个集功能实用、氛围营造满分的家,我们将餐厅、厨房、通高边庭和交通空间相连通,以达到极致的开放体验和家庭参与感。通过室内的台阶高差、设置通高与打开室外景观视野等手法,让有限的层高在光线设计和纵向设计中得到最大程度的解放。
原建筑的主卧人字坡屋顶,最高点的室内净高有四米多,这个尺度并不是很宜人舒适。我们想既要体现或暗示原建筑这里高层高的特点,又让卧室的尺度舒适安逸。所以我们设计了一个纵向上有柔软弧度的吊顶,弧线的最高点在卧室过道上面,有约四米,这里可以感受到原建筑的高挺的层高;弧线的最低点在床头上方,有两米六左右,人躺在床上时,他四周的空间高度是熟悉、适宜的尺度。
男孩房在进门之后是个黑色的盒子体块,其中置入了洗脸台、卫生间、储物格、衣柜、书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