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故宫里的当代藏经阁

72
作品说明
-
项目类型:公共
-
项目地点:沈阳市
-
建筑面积:171㎡
-
项目造价:60万元
-
主案设计师:
杨星滨
-
参与设计师:杨星滨、徐振博、王宏、李秀明、曹艺馨、苏赓
-
竣工时间:2023.6
-
设计机构:一然设计
项目定位:
以往我们对古建的态度是保护式的修缮,修旧如旧。今天我们希望通过新旧并存,让古建新生,同当下城市更新一起,绘制新的时代、新的背景和新的社会发展需要的环境,创造新的生命力。通过我们的参与,让古建和城市变得更有活力,更顽强,更有未来和朝气。
空间意境:
故宫建筑色彩的延续与新的艺术形式打造主体颜色和材料(大漆红、孔雀绿/金属板、金属网、透光云石、羊毛粗布、书卷体的金属背网)。故宫建筑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有其深刻的内涵,为了遵从中国古建的传统文化,从文博书房的整体建筑布局到造型再到用料都极为考究,每种颜色的搭配也都做了深刻的研究。依照中国五行的逻辑,火为赤色,以示兴旺发达,青色即绿色,为木叶萌芽之色。同时结合存放乾隆年间《四库全书》的文溯阁,我们选取了大漆红和孔雀绿两种配色,以延续故宫皇家建筑的传统风格,达到和谐悦目的视觉效果。
空间布局:
在不对原有古建进行任何破坏的情况下,我们依照外骨骼的逻辑,把整个书房的建筑结构分为三部分,一是古建系统,其次是外骨骼系统,再次是外骨骼支撑的功能系统,把所有新承载的功能全部赋予在外骨骼之上。
我们用了不同颜色的灯光系统来表达不同的情绪。全红色的灯光代表着故宫的红。红墙绿瓦,花枝楹梁,这是故宫给人的第一印象,故宫的色彩之美,令人心醉神往,走进文博书房,这满目的红,便是故宫最好的形象代言。红绿结合的灯光注入文化背景,应对下午这样一个容易困倦的时光,故宫的大漆红加上文溯阁的琉璃绿,色彩的两阶打开,加上色温的合理布局,形成一个非常轻松的氛围,和故宫的传统文化相连接。赛博蓝代表未来感。故宫是一个古代建筑,赛博朋克则是一个未来感十足的代表,我们希望两者从时间维度出发,让历史的建筑与未来的灯光在当下的时间线去碰撞,从而产生新的当代的情绪价值。
设计选材:
金属材料,成本低,承重各方面也会比其它材料更坚固耐用一些。同时,没有增加任何一块木头的使用,降低了引发火灾的危险。
文博书房中所有书架都是采用无背板的设计,七间房的通风都是非常好的,对古建原有的采光和通风没有任何形式的破坏。书房里原本就藏了很多古籍,同时古建也需要自然的空气对流。我们选用金属网做背板,把整个书架背后开放,第一可以把外面的自然光线引进来,第二可以把空气的循环和对流加在一起,产生非常生态的环境,这样更有利于古建寿命的延续以及古董文物的保护。
传统供暖系统避免大漆开裂。我们保留了原来的供暖系统,没有再加入过多的空调,空调会对古建筑的漆面产生一定程度的破坏,在北方寒暑季节交替的时候,温差变化是特别大的,同时对古建的破坏性也是非常大的,我们选择在原本的空调外部加盖一层金属网,金属网不仅能起到一个美观性的疏导,而且又非常有利于热能的传播。
用户体验:
沈阳故宫文博书房位于东七间楼,向观众展示清代曾经存放在沈阳故宫的档案和现藏珍贵古籍复制品,使观众对沈阳故宫现藏古籍种类和历史上曾经收藏过的古籍流散过程有清晰了解,同时观众还能阅读1200余册沈阳故宫相关研究成果,并且能够购买近年热销的文博类图书。
著名设计师、鲁迅美术学院设计实践导师杨星滨在对文博书房进行内部设计时,创新古建筑空间改造路径,用艺术的手法将故宫的建筑和文化古韵今用,使文博书房这个公共阅读空间不仅彰显出沈阳故宫悠久的文化脉络,更塑造现代与经典的对话。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