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号工作室



- 项目类型:办公
- 项目地点:上海市
- 建筑面积:120㎡
- 项目造价:20万元
- 主案设计师: 张通
- 参与设计师:张通 段本振 赵鹏
- 竣工时间:2023-02-04
- 设计机构:上海桐话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项目定位:我们的工作室位于淮海中路的一栋老洋房内。在设计中,出于对老建筑原始质感的热爱,我们铲掉了原来墙的表面,让砖墙直接裸露出来,保留粗糙美感,同时混搭全新的现代设计细节,形成强烈的新与旧、粗犷和极简的对比。院子没有做太多的硬装,石头,绿植和这几颗老树,安静陪我们度过一个又一个四季。
- 空间意境:工作室位于淮海中路与湖南路交界处的历史建筑保护区,在这里过个马路就是上海图书馆,附近有一家不卖书的1984书店,下班骑几分钟车就能到附近的安福路武康路一圈,位于市中心的繁华之处,但这个地方却有着梧桐深处的格外的静谧感。
- 空间布局:原来这里开了一家网红下午茶,搬空家具后,空间还是略局促,作为办公空间,卫生间在中间也不大合理。
我们拆掉了原来的卫生间,将其功能挪到后面小厨房的位置,在卫生间外面置入水吧和打印区。外面是两个大开间,一间作为办公区使用,一间作为平时会议和会客区,以及储藏和材料展示的功能。从院子上来有一个门厅,作为招待区。从大门到门厅这一段,我们采用防腐木走道,与院子的碎石区作为区分。 - 设计选材:进入门厅的左手边是等待区,整个门厅墙体顶面采用黑色的粘土,让人一下子沉浸下来,墙上LOGO采用拉丝不锈钢制作,LOGO的大小也是我们打印出来反复去比较后确认的尺寸。
在落地玻璃窗上的材料选择上我们也有小巧思,原来是一个透明的落地玻璃,但是使用中发现窗户上半部分能看到对面居民楼,美观和隐私都满足不了,于是我们找到了渐变玻璃膜。我们当时买了好几种渐变效果,以及渐变的高度反复比较,最后选了一款不会过度遮挡同时,也能把视线拉下来,突出院子的美。 也留住了树影,不管是在办公区和洽谈区,每次看到都会因为这番景象心生喜悦。 - 用户体验:办公室投入使用后很舒适,动线流畅日常办公便捷高效,室外的庭院景色很好,工作之余用来放松休闲。
门厅 等待区
门厅 层板架搭配层板灯,用来展示工作室这些年拿到的一些奖项荣誉,以及有趣的工艺品。
门厅 落下来的光线精准的和墙形成斜角
门厅 上午10点的一束光影
门厅 从办公区看向门厅
办公区 从院子看向办公区,黑白的极简配色,突出墙面的斑驳。
办公区 办公区全景,中间作为主办公区,上面的吊灯来自一个很喜欢的灯具设计师,是蔡烈超的马扎灯。地面采用900*1800的灰色水泥地砖。
办公区 从会客区看向办公区。洽谈区与办公区的过渡我们做了一个有意思的小景,用永生青苔与青石板,配合灯光,打造不经意的惊喜。
办公区 上面挂了一个不锈钢的门牌,一种有趣的仪式感。
办公区 这面墙最原始的结构也保留了下来,融入了我们的日常。
办公区 门厅和办公区全景。立面上的黑白形成强烈的反差。
会客区 大门拉开,让我们进入会客区。
会客区 这里是会客区的材料展示区,前面是一个岛台,下面抽屉用来放各类文件,平时我们也会在这边讨论方案。
会客区 会客区全景,我们用低矮的沙发,营造整个空间的舒适感,顶面的木饰面也带来更强的包裹性,中和整体偏白色的冷清感。
会客区 材料展示区上方用绿植点缀,左边是开放架,右边则是储藏区。砖墙这面墙采用了洗墙灯带,突出墙面的肌理。
会客区 通过室内的落地窗看向院子,窗景是一个巨大取景框。
会客区 渐变玻璃既保护了隐私,也留住了树影。
会客区 夜晚从办公区看向会客区,光影效果来自吱音的一款落地灯。
会客区 从会客区看向办公区。
会客区 使用渐变玻璃贴膜后,在会客区望向院子,玻璃上方是树影,下方则是静谧的院子光景。
卫生间 卫生间出来的地方是水吧和打印区。
卫生间 卫生间内通过灯光变换带来更加奇异的使用感受。
卫生间 从水吧进入卫生间,卫生间门采用通高的偏轴门,内外同样有强烈的黑白对比。
卫生间 马桶上方我们定制了一个广告牌霓虹灯,从镜面反射就能看到“relax”。
院子 进入大门后就能看到铺满碎石的院子,靠墙种了一些蕨类等绿色植物,四季常青,绿植下面潮湿的青苔蔓延开来。大树下面放了一把铁丝户外椅,轻盈的仿佛融入了环境。
看向进门后的左手边,大门和门厅之间用防腐院子 木地板连接,墙面饰面用1.2*2.2米的水泥板,当时用了好多小样做对比,最后选了这款有一定洞石纹理,同时更干净温暖,在户外还有防水功能,当光影洒下来,就是一整块天然的画布。
院子 沿墙种了几盏户外的防水地灯,夜晚降临时,灯也会照亮大树上的树叶,晚上也能看到树的轮廓,还有投影在墙上的植物光影。
院子 夜晚,从院子望向室内。
院子 从院子看向会客区,温暖舒适的氛围,玻璃上的渐变磨砂玻璃效果带来更加朦胧的暖意。
原始平面图
改造后平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