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2022回答玉林展厅

674
作品说明
-
项目类型:展示
-
项目地点:成都市
-
建筑面积:280㎡
-
项目造价:100万元
-
参与设计师:李佳、彭秋霞、粟若宸
-
竣工时间:2022-05-05
-
设计机构:季意空间设计
项目定位:
《1993-2022 回答玉林》城市更新特展,设“城市”“人群”“生活方式”和“住居”4大展区,共16个单元,涵盖文本/摄影/装置/电影/插画/物件/音乐/模型/书籍等多种文献记录载体。它是玉林的一个缩略图,让玉林第一次立体、生动,全方位的聚合在一个展览空间里,给观者另一种走近玉林的体验。
空间意境:
展场面积不算大,我们希望它力求简单,将关注度终点留在展品和逛展体验上。主体空间极为简洁,充分为展览内容服务,只在门厅和外立面部分适当加入了戏剧性的设置。
当观者,站在旧时剧院般的门厅处,会顺其自然地走到售票亭两侧的门口,带着好奇从门上的玻璃圆窗往里窥探,待要推门而入时,才发现真正的入口并非于此,而自己已置身“时光的取景框”里。
空间布局:
和展览蕴含的深意一样,展览空间的设计是“另一种视角”和打破常规体验“附近”,重新审视我们身处的城市,追问理想城市、社区、生活。
设计选材:
在做空间设计的时候,尽管主体是极简,但我们也在材料和颜色搭配上加入了些许复古摩登的味道,如姜黄色地毯,流行于90年代的仿古砖等。
作为空间设计者,季意希望来观展的人能够有更多有趣的互动,能令人记住、谈论而不是拍照、发圈过后就忘。
用户体验:
“回答玉林”,可能关乎中国过去三十年城市化高速发展下的人口迁徙史——从最初的国家单位职工宿舍到成为年轻的城市过客们落脚的首选社区;可能关乎中国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方兴未艾到如今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民众自我认知失衡的普遍症灶;可能关乎两代知识分子与文化创意人不断碰撞与尝试对话的窘局,及其投射在街角间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事”;更可能关乎我们寻找新生活方式的一场旷日持久的社会试验。
0
0
-
成都市
工作地点
-
联系方式
18180621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