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策划丨朱谦知
整理报道丨乐乐
这是一场真正意思上的峰会,
在《首届中国青年设计师创想峰会》的最后一场峰会上,
邀请到设计行业中重量级大咖嘉宾共启亚洲设计G10峰会,
这代表着设计的最高领域的思维碰撞,
当不同的设计思维相知交错之时,
将是一场听觉和视觉的震撼!
2019年3月19日--3月21日。由深圳时尚家居设计周携手金堂奖共同举办的中国首届青年设计师创想峰会在深圳会展中心6号馆隆重开幕。“亚洲设计G10峰会”是首届中国青年设计师创想峰会的压轴论坛,一场关于中国设计未来发展趋势探讨,特邀请柳冠中、孟建国、朴仁鹤、赵东洲、梁景华、马克辛、赵毓玲、果麟,同台探讨,一场“峰暴”正式开始。
本次峰会以《中国设计发展未来趋势》为峰会主题,吸引来自各地设计师前来与会,现场宾朋满座,认真聆听这场高规格的峰会论坛。
备注:排名不分先后
柳冠中
中国工业设计之父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
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
广东工业大学和南京艺术学院兼职教授与博士生导师
孟建国
中国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北京筑邦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董事长
首批资深室内建筑师、中国最具设计影响力五大企业家
朴仁鹤
韩国室内建筑家协会会长
《INTERIORS KOREA》杂志发行人
韩国公共设计学会会长
赵东洲
台湾室内设计专业技术人员学会荣誉理事长
台湾中原大学室内设计系硕士研究生导师
台北市室内设计装修商业同业公会常务理事
中国时报、当代设计杂志专栏作家
梁景华
P A L Design Group 创办人及首席设计师
香港贸易发展局 基建发展服务咨询委员
香港室内设计协会 名誉顾问
「创基金」 始创理事
马克辛
鲁迅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院院长
韩国弘益大学博士生导师
国际室内装饰设计协会IFDA中国理事
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赵毓玲
《中国室内设计年鉴》总策划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资深顾问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CIID)理事
江苏省室内设计学会副秘书长
果麟
ARTCLOUD艺术云 创始人
ARTCLOUD艺术云·SAP(英国)艺术大奖执行主席
戴蓓
新浪家居全国总编辑
朱谦知
中国青年设计师创想峰会组委会执行主席
本次峰会,作为压轴大戏。嘉宾阵容豪华,峰会主题最具前沿,现场最为火爆。
备注:排名不分先后
今天是最后一场也是大家最期待的峰会。今天的主题是:中国设计未来发展趋势,设计这样的没有具象的内容,今天说过,昨天反复讲过,论坛的形式和我们演讲跟授课有区别的,因为时间特别的集聚,在短短的时间里面很难把自己的思想完全表述出来,但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因为我们在多年的积累当中发现,所有的嘉宾在一起,虽然每位嘉宾都能给大家上很长的课,但他们在一起的思想碰撞的火花往往很精彩,他们可能对各位的职业道路产生很重要的影响。
今天我们还有一位更重要的嘉宾主持人,她是新浪总编戴蓓女士。围绕今天的话题,发展趋势。在市场的最前沿,我们对市场第一线的嗅觉敏锐一点。今天和昨天很多嘉宾告诉我,他觉得现在活是越来越好干了,因为他以前不会跟客户沟通,但是他现在做一个成一个,而几家欢喜几家愁,我们是有点迷盲的,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应该朝哪个方向走。话不多说,接下来把话筒交给我们重要的嘉宾,新浪的戴蓓女士,有请各位嘉宾舞台就座。
技术和艺术到底哪个是更决定了中国设计的走向和未来,很多人说2018年和2019年是不确定的一年。尤其是2019年,大家觉得市场不好做了,跟以前不一样的。今天在座的几位重量级的嘉宾可能是我们未来的引路人。
今天请的嘉宾很有意思,有来自于学术研究领域非常棒的学术带头人柳老师,在工业设计领域当中,每次听柳老师的讲座都是肃然起敬,他用非常激励的方式告诉我们在走的过程当中要仰望星空。还有马克辛老师,来自设计教育界的,还有梁景华老师来自于香港,对整个中国的室内设计领域当中一线市场也是很了解的。同时也有来自于我们这个跨界的艺术界的果麟,还有来自于台湾的赵东洲老师,还有来自于韩国室内设计界的会长,我想各位能不能从你们的角度来聊一聊这个话题,你们看到的中国设计的变化,对未来你们有什么想跟我们在座年轻设计师交流的。
我觉得这个很有意思,来自各个领域各个角度谈设计的未来。大家老在说艺术或者科技或者设计,人类的进步过程当中,我们认为科学和艺术是分开的。现在老在谈合作要结合,首先概念就错了,好像科学告诉我们左脑是逻辑思维右脑是时间思维,每个人都有左右脑,不可能第一秒是逻辑思维,第二秒是心象思维,这是在成长过程当中阻断了自己的思考。
中国有一句话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事实不是如此,人类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和发展,我们都说跟着感觉走,跟着感觉走要走到死胡同的,为什么中国语言有感觉、感知、感悟,我们站在巨人肩膀上看脚底下,我们说设计是什么?是以人为本,都是为了生理需要的本,市场上这么多产品,真需要这么多吗?有用吗?我们的设计不是满足需求,不是满足市场,我们是引导需求。设计师研究的需要,商业产值上去了资源浪费了,整个消费层的消费理念丧失了。
现在搞家装的从理念、艺术上、造型上非常棒,但是有一点忽略了家是什么?家和酒店是不一样的。家是亲情,是邻里之间。我们设计师现在跟着技术走了,都是为了挣钱,未来设计的责任非常重要,设计现在是商业的奴隶,技术的奴隶,设计师也在讲商业模式,商人瞧得起你吗?设计师要有自己的观点,人家才看重你,当然不能光听我们的,当然也不能光听他们的,我们要有自己的观点,人类才有希望,不然未来人类一定毁灭。
标题很大,中国设计未来发展趋势,感受很深,中国的室内设计应该是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我们也走了40年,从一开始的模仿到现在已经有很大的发展。中国室内设计发展最广泛最快的,也是跟世界最接轨的设计行业。因为中国发展这么迅猛,可能让很多人想象不到,很正常,我们做室内设计是设计生活的,也是设计家的,设计所有的活动场所的,所以我们设计原则上讲是发展非常快,也非常大的。
我们已经走过了这个模仿阶段,我们现在走发展阶段,我觉得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发展,中国的室内设计也该开始了。往创造上去发展,我觉得这个行业应该是把本土文化进行发展,过去一直在模仿什么欧式、西式的,我现在需要的是把本土文化融进设计,把本土材料融进设计,把现代的设计理念融进设计,这样我们才可以做出更好的设计。这个行业不仅要在中国发展好,还要走向世界。
我在1979年进入这个行业,刚刚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过去40年里面我看到很多的变化。今天的中国像一个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年轻人像是拥有很大的潜力,因为他的成长很快,把很多东西学好,也学不好。为什么?因为我们过去10年学了人家100年的东西,这是很神奇的变化,全世界都觉得我们是很特别很神奇的地方。很高兴活在这个年代看到时代的变化,我觉得很幸运。也很幸运碰到未来,未来更加有不断地可能性。
我们国家很大,很多人很多不同追求,我们有动力、有毅力追求不同的东西。我们从很穷的国家到现在有一批人可以很优异的生活,这也是证明中国现在非常拥有地位。未来我们是否继续往前走,就依靠大家也依靠设计。很多年前大家知道,我们很懂复制,但抄完以后现在怎么走?大家知道非常重要的是创意,创意是我们设计界最重要的武器,我们的创意让我们走得远是其中非常关键的点,还有企业,还依靠我们创意来提升。
怎么样设计和创意才能走得好、走得精确,这是需要沉淀的。我们要思考多一点,再反问自己什么是对,什么不对,什么是以人为本,什么应该做不应该做。我们要巧妙的更加有力量的站起来。我们做一个东西出来要有影响。如果你把这个东西做起来,可以给人家好处,给人家有提升,这点更有意义。大家定位好的话,我觉得未来更加有希望更加有方向。
我提出不同的看法,因为我们题目是未来发展。我觉得设计这个行业不是单纯归纳为室内。现在国内不断提倡文创,文创产业开始热起来,文创里面着重创意。里面缺少了文化,真正的文创产业要很深度把文化结合进去才叫文创,否则我们在市面上看到有创意的产品,只是昙花一现,因为他没有文化。文创产业在国内大力的推广,各个乡镇等等,这里做一个呼吁,不要忽略了我们的中华文化,把他灌注在某一种设计的创意里面,如果你要做文创的第一个提醒。
再谈一下所谓的未来趋势,刚才提到科技、互联网,可是室内设计未来的发展在哪?未来怎么走?我个人小小的经验。在我们学校,寒暑假带学生到大陆交流,或者到日本,学生交流总有刺激感,回去以后很多观念会改。以前拼命说你这不对那不对,他出去一趟回来,观念自己就改了。现在已经是世界村的时代了,网络已经把所有距离缩短了,所以也可以考虑在这个行业应该打开大门,打开你的胸襟,慢慢的尝试走上世界国际化。
还有一个未来的产业,设计的业务走向,可以让自己走上更多元的市场,同时也带来自己本国设计师视野的冲击,让他们在这样的观摩和刺激之下拓宽自己的视野。
特别感谢给这个机会讲关于设计的问题,未来的话题很大,我突然想起毛主席说过的一句话,说年轻人像8、9点钟的太阳。希望是你们的,未来是你们的。所以我很庆幸上帝给我这样的机会,在18、19准备出征在市场上,或者学成以后去为自己事业拼搏的时候,这种神圣和未来。
其实有一些担忧,因为现在更多的能人把物质、方法市场搞得应有尽有,所以学生在入学之前也没曾想过他在这个社会上,哪部机器里面最有价值的最有效用的零件。他非常狂妄的想自己是搞艺术的,他可以自由,在我的课堂上无所事事的去考虑自己的性格、喜爱、特点,自己如何投入。当我跟他讲在色彩教学里面,更多的色彩知识可以颠覆他的视觉经验的时候,他就说这个书上不是这样说的吗?那个书上不是这样讲的吗?跟您说的不一样。我觉得真正买到色彩教学课本的时候发现一个问题,这些教学的人都没有色彩实践,他可以写色彩的书,很奇怪。所以我说不要被市场上很多东西,好像是成功了,好像贴上成功标签的某个品牌某个人所迷惑,因为那个人在那个时期那个背景下他产生了他的理论,他是有那么多的失败、成功的经验,那么多的国内外投入的经历,说出他那些话的,他非常务实,应该严谨,发现性格的特质,去热爱,去培养自己主观思想的培养。
我比较担心我们的学生不会自己思维,不会自己去发现问题,不会自己去体验生活。他把问题看得简单,拿来就用,不会自己找到自己的兴奋点,找到自己热爱的兴奋点。如果能找到这一点,我觉得希望是会有的。
我想把我的内容进行讲述一下。刚开始的时候主持人讲的,设计的技术与艺术,现在的社会处于跟我们大脑以外的AI智能进行互动的时代了,也处于是一个产业革命的时代,我一年将近要飞好几十次的外国进行演讲。现在我发现就这么多的论坛主题当中一直不会落掉的单词是“未来”这两个字。
之前有一个人提到,未来已经是开始了,所以我们也不能只在乎现在和未来,以历史的角度彻底进行解析。设计不是现在可说的一种文化的现象了。我是从1986年创刊杂志,现在还在发行当中。我觉得生活就是衣、食、住,这一个很简单,三个字就围绕我们生活而进行发展。设计师现在引领这个世界,然后也把我们的人生观或者可视观进行改变。
现在的设计产业发生剧烈的变化,现在韩国正出现了新型的单词是自我设计,为什么出现这样的单词,现有的人员不在于满足设计师做的那些东西,而是想把自己的想法进行结合和融入。韩国之前的一些设计的方向是从商业然后是住宅,还有办公空间以及文化。可是我们之前没有听到公共设计,以后会被人重视的。
我们应该有一个知错就改的心里。我觉得柳老师说的家的精神是特别重要的,有一些人就把四合院的形态进行保留,然后进行模仿,但是他要把精神技能传承下来才是真正的设计。
今天在座的都是教授专家,我只是作为一个媒体人,35年前创办了中国室内设计第一本杂志,我看到了这个行业的发展。要我说这个趋势,我只有一句话,我觉得未来应该是属于年轻人的,刚才马老师说的8、9点钟的太阳。我认识很多设计师,可以说90后、00后我都不认识了,因为太多的青年设计师都成长起来,我想未来的设计是属于你们的。
今天的议题是未来,讲的是设计的未来。在设计的整个过程中一定少不了艺术的参与。比如说未来去远方,我们想象成是飞行器,这个飞行器是两个翅膀,一个是科技,一个翅膀是艺术和人文,如果科技可以给我们带到我们无法企及的地方,我们艺术和文化应该知道我们要去哪里。我是从事艺术行业的,我主要做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推动和挖掘,挖掘杰出的青年设计师走向国际视野,今年我们也有一个中国艺术大奖,希望把这些艺术家推到国际视野上。第二个我们做艺术和美的价值传播,我们不断地开艺术馆,做艺术的内容,做展览。
第三件事情,我们在做的是推动艺术和跨领域的连接,和设计,和一些商业的链接,这是一种趋势。但这里面也有一些现象,设计师应用的设计作品复制的现象,抄袭的现象,我想讲在未来知识产权越来越受到重视和保护的情况下,第一个我们要尊重知识产权,尊重原作。第二个你的作品里面应用的东西传递了你对美的理解和你的价值观。设计师是有创造力的,是有很好的审美的,是有自己的底线的,是有自己的原则的,这样我相信你才能成为一个受人尊敬和敬仰的老师。
我们用艺术的灵感来启发到设计里面,用艺术的赋能共享这个领域,用艺术来跨界链接各个领域,未来的想象是美好,我们只要把美好的事做好了,所有的事情都会很好。
其实我们提出了很多问题,像刚才的设计使命,我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我们要活在当下要解决当下的问题,可能过去的设计是让别人仰望,他可能在博物馆里面,在高大的建筑里面需要仰望,现在的生活,每个普通人更需要设计。
在这里作为媒体人特别提倡两点,今天的年轻设计师是否可以从小事做起。很多看不见的小事情里面有很多讲到关于设计使命的问题。我本人帮年轻设计师做了很多打假的工作,我今天特别的强调我们设计师更多尊重别人,用自己的原创不要抄袭不要山寨,我们要一起努力,让中国翻过那一页, 我们在不同的国家、国际论坛,在同行的交流会,出现中国设计,这不光是台上老师的努力,还需要所有的人的努力。
很感谢台上几位老师的分享,也谢谢大家对今天论坛的关注,问题没有给出答案,但是老师们都给出了我们要出发的方向。所以未来大家真的要抬头看路,也要脚踏实地。
▲左起:戴蓓、赵毓玲、朴仁鹤、梁景华、柳冠中、孟建国、赵东洲、马克辛、果麟。
深圳市
工作地点
联系方式
18620310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