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策划丨朱谦知
整理报道丨乐乐
这是一场来自台、港、澳、广、深数十位设计名师
及金堂奖全国联盟70+各地精英设计师代表
共聚时尚设计之都深圳
参加由深圳时尚家居设计周携手金堂奖全国联盟
共同举办的3月19-21日《首届中国青年设计师创想峰会》
之《2019年度中国青年设计师创想汇》圆桌论坛
代表着这是一场全国范围内跨度最大、地域最广全国性论坛。
本次年度青年设计师创想汇以《创新设计与消费创新》为主题,展开为期两天(20号上午、21号上午),共两场的圆桌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设计师各抒己见,表达自己对创新的理解以及创新的意义。
备注:排名不分先后
唐忠汉
近境制作室内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总监
2018 中国室内设计十大年度人物
北京清华大学软装研修班 讲师
杨焕生
台湾YHS设计事业有限公司创始人&主持人
台湾室协TnAID副理事长
亚洲大学室内设计学院助理教授
杜昀
毕路德建筑顾问有限公司董事
清华大学建筑学硕士
加拿大安省注册建筑师/室内设计师
马辉
高级室内建筑师
EH DESIGN GROUP易和设计集团设计总监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设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谢秉峻
港澳知名空间设计师
CM DESIGN 创始人兼设计总监
壹同集团创始人
REDFURNITURE创始人
罗劲
艾迪尔公司董事长、设计总监
艾迪尔公司创始人之一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副秘书长
韩帅
无相环境艺术设计有限公司 创始人、总设计师
竹间书院 合伙人、艺术总监
李东灿
台湾 9Studio Design Group 设计总监
2018 美国ID大师选助手台湾大师代表
北京清华大学研修班
朱谦知
中国青年设计师创想峰会组委会执行主席
备注:按发言先后,进行排序
今天的话题是创新设计与消费创新,通过这几天的交流发现了,但凡是发自内心、真诚坦率,大家相互之间有真诚的碰撞之后,我发现启发良多。各位老师、好朋友,大家短短几分钟的交流不可能把内心真实的想法以及一身的功力展现出来,但是在这样人人汇聚的聚合场合上,您分享的点滴可能启发到现场的某个人,可能对他未来的生活有很大的意义。
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话题的初衷,我来做一个引言。今年年度青年设计师创想汇主题是创新设计与消费创新,宏观一点说中国经济的三架马车慢慢熄火了,好的客户越来越难找了,我们要有什么样的心态、方法和经验上的调整,这是创新设计的初衷,要讨论这个问题,那么到底是不是这样?
消费创新,我们知道消费基本上是两种行为,第一种行为是被动消费,在商品的流通过程中是人云亦云,现在发现消费有所改变,过去从众性的消费越来越少,房子的房贷和未来的经济形式是怎么回事儿,我有资产,但是就不愿意做大众的消费。我们说设计是一个引导或者是辅助的动作,但如何让他和消费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是今天话题的背景。
做室内设计师如果你没有对生活的细致感受和对生活品位的细致追求做不好,所以我觉得这里头其实有一条可以给我一个很深的印象,我干这一行30年,在国外干10年,我认为最优秀的室内设计师只有两种人,第一种人是女的,第二种人是男的(同性恋)。但是这么多优秀的室内设计师都是这样?这是有道理的,如果跟这些人有更深入的接触,我说更深入的接触是对他的了解,如果你去看他的家里、生活方式你会知道,如果你达不到同性恋那种苛刻的要求是做不了设计师。
我们做设计师很奇怪,我们像演员一样,我们是生活在别人的生活方式里头的。如果你做什么样的日子你做什么样的设计肯定做不好,因为你至少不能满足每个人的需求。
如果各位能够去谈到设计创意,最核心的问题还是在于说你能够去思考,去创造生活方式,你创造了生活方式,就有新的消费方式产生。这样的话你就能带来价值,这就是你的价值。
创新首先是要跟功能结合在一块,创新不是独立的东西,是要跟客户的需求关联的,而且创新一部分是来自于设计师感性的需求,但更多是要回归客户的每个需求,创新是感性和理性之间的矛盾,这样的结合体。
我认为设计师创新有两种,一种创新是颠覆性的、革命性的创新,这种创新往往真的是对传统的革命。另外一种创新是在一个风格基础上不断地认同、深化、深挖。
我们对创新和消费的理解,主要是把这件事情落地,要成为我们的消费品,其实我们的设计是消费品,我们最终把这个真正把我们客户需求完美的体现,确实带来真正意义价值的创新。
消费这件事情区分成实质性的生理上的需求和心理上的满足。到消费的层次上不光是物质层面,还包含心灵层面的提升,就好像设计与艺术的关系,很多人觉得设计只是处理机能的问题,这是比较基础的概念,如果我们从设计的角度再往上提升达到艺术性的概念,就不仅处理了设计师额外的事,是一种心灵提高的动作。
这过程里面我觉得设计引领了消费,消费创造了我们设计上的进步。因为有需求,所以在我们想要的过程当中我们不断的思考进步,造成了设计上的突破以及满足到更多的需求达成以及消费的进化。在这个观点上讲是合并的动作。
这些年我们在台湾住宅设计类慢慢变成了可被阅读的风格样式,定义为台湾样式。这过程中我们受到了鼓励,也受到了批判。安藤在自己可被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深挖自己在设计上的高度,这是我自己想要努力的设计创新的方向。另外我们在思考,是否可以在现有的概念里面大胆的尝试做出更多的可能的变化,他可能会失败,但他是设计者对未来设计创新的尝试,这是我们的设计态度。我们不仅满足与现况风格的形成,我们希望创造出想象梦想的状态,我们希望设计上所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设计,还有生活上的表现。
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给大家问三个问题:你是谁?你从哪来?你要去哪?我们把这个问题嫁接在创意上,就变成了创意是什么?创意从哪来?那么我们将来怎么去做创意的好的设计?
第一个创意是什么?创意是换一个角度去生活,换一个角度去看问题。创意的来源是要换一个观点去看,不能是无中生有,我们是从新的角度去看我们的生活状态。创意来源于哪里?我觉得来源于生活,杜昀先生说是女人、同性恋,但是他跟我讲过第三个选择,十多年前聊天讲过你可以成为一个很敏感的男人,我觉得他是这样的人,他说你可以具有女人的敏感,我觉得可以给我们男设计师留这样的活口。创意的来源我觉得真的是来源于生活,你必须要跟生活有热情有敏感。
第三个问题就是创意将来会怎么样,我只从一个点上去讲自己的体会,我觉得将来的创意发展或者说展望将来的设计创意,个人认为是一种信息的迭代跟连接,就是说我们90后的设计师,尤其是2015年以后我们整个设计行业跟20年以前整个状态是不一样的,社会的互联网原因对信息的迭代很快,所以我觉得将来的设计、创意,我们多利用信息,信息的迭代跟连接是很重要的,作为老设计师对新时代的体会。
第三个问题就是创意将来会怎么样,我只从一个点上去讲自己的体会,我觉得将来的创意发展或者说展望将来的设计创意,个人认为是一种信息的迭代跟连接,就是说我们90后的设计师,尤其是2015年以后我们整个设计行业跟20年以前整个状态是不一样的,社会的互联网原因对信息的迭代很快,所以我觉得将来的设计、创意,我们多利用信息,信息的迭代跟连接是很重要的,作为老设计师对新时代的体会。
第三个问题就是创意将来会怎么样,我只从一个点上去讲自己的体会,我觉得将来的创意发展或者说展望将来的设计创意,个人认为是一种信息的迭代跟连接,就是说我们90后的设计师,尤其是2015年以后我们整个设计行业跟20年以前整个状态是不一样的,社会的互联网原因对信息的迭代很快,所以我觉得将来的设计、创意,我们多利用信息,信息的迭代跟连接是很重要的,作为老设计师对新时代的体会。
在刚刚的探讨中我们也谈到一个东西,我们在升级的过程中,有很多东西是人工智慧慢慢进来了,人工智慧这块也要好好思考,我们谈到未来的方案,在百度上提出我的户型马上弹出几十种方案,在设计创新部分要思考。
我个人认为这件事情正在发生,设计师要做什么?设计创新过程中我们不断研发新的东西,但这个东西到最后会发现可以被归类,那设计的价值在什么地方?我认为所有的设计师在最后做的事情,当中有谈到生活,我认为是情感,甚至我有听过另外的论点是眼泪,再厉害的人工智慧没有办法做情感的事情,更多的方案出来没有情感,我认为这件设计是很容易被取代的。
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很多人会看设计方法论,看设计的原则,但我认为一个设计没有原则,设计只有源泉,设计的方法是可以被归纳出来的,方法归纳出来我们学习这个方法是照着前人去做的。这是设计创新部分的想法。
在设计的过程之中,慢慢大家对创新的事情开始有更多的情感开始投入,也包含消费的方式。更多方案满足不了他的时候开始用故事的方式,去想象他的东西,去想象他的酒店,这是我们在设计创新过程之中开始说故事,开始投入一些情感。这是我们做设计的方法。
这个命题消费创新与设计创新,我们一出生要做什么?呼吸空气是消费。消费的命题很大,世界上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消费。我们的创新是服务什么?是服务消费还是服务生活?各位老师都说得很对,因为我们在生活当中会有很多的感悟,好像是说我们是一个演员,他怎么样才演好一个剧一个电影,必须要代入这个角色,面对客户面对甲方会代入他平时生活的东西,认识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很需要整齐,对生活追求很极致的人。
设计很难做完全的创新,如果只是视觉上的创新可能会偏向于艺术多一点,设计很多时候尤其是室内设计都是源于生活的表现。
我用另外的角度切入分享。我是来自台湾的设计师,我们作品类型比较广泛,从建筑到室内到住家、商空,连幼儿园这些都做。有人常常见到我说你有做过幼儿园吗?没有。你会做吗?肯定会做。我面对这么多类型的空间要做的是同样的事情,我要面对这个空间,把这个空间的故事表达出来。这过程中大家对空间的印象和使用模式是长久以来造成的既有印象,这个印象不是本质,把本质挖出来之后是恢复原本该有的样貌。
我们在台湾有一个业主,他跟他太太的住家是我们设计的,我们谈这个设计的了解非常透彻才做这个设计。我们很坦白的做空间的描述者、理解者,我认为真正的空间是诚实的面对空间,理解这个空间,解构这个空间,这样做出来很有创新的感觉。
谈到创新,我们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一直在做探索的工作。传统的一些设计模式更多还是把设计创意通过图纸,通过效果图反馈给甲方,然后让甲方去理解,去告诉我们空间怎么打造。这就造成了可能让客户对你的创意只能是通过图面上或者语言上的理解,会有误区。
我们探求的模式是在创新再造这个模式。打造一个自己的空间,作为设计师,从宏观、规划、建筑改造、微观,最后呈现给客户的,不是一个样板间,是我们生活方式呈现给客户,所以我们出现了我们有这样的模式,我们做了小的美学空间,是一个综合体,也可以叫公共客厅也好,我们想叫书院,我们想一种新的东方美学的空间,我们打造成建筑的规划、景观、园林、室内设计,最后小到一个器物、功能。
把很好的生活方式呈现给甲方,他看到我们的模式以后对你的设计、思路有理解。我们希望能探索这样的路,让我们的设计师以后不再是做得很累,天天都是复制图纸画图的模式,我们想的创新不单单设计上单纯的创新,更多是模式上的创新。
今天我看到各位老师给了我们一个方向,身心灵不管从哪个方向去满足都是对的,因为背景、环境、教育都不同,不可能是完全唯一的标准,根据自己的需求,我们可以去做引领的工作。在未来的道路上设计不单纯是高不可攀,他也可以落地,同时也有未来的生命力,相信在未来设计有更大的潜能和成功力。
深圳市
工作地点
联系方式
18620310090